??
一、質量標準: (一)依據標準:GB50209-9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JGJ104-97《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 (二)基本要求:1、水泥砂漿面層的質量、強度(配合比)和密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 2、水泥砂漿面層和基層面結構必須牢固,空鼓面積不大于400cm2,無裂紋,在一個檢查范圍內不多于二處。 3、水泥砂漿面層表面潔凈,無裂縫、脫皮、麻面和起砂等現象。 4、地漏和供排除液體用的帶有坡度的水泥砂漿面層,坡度符合設計要求,不倒泛水,不滲漏,無積水;與地漏(管道)結合處嚴密平順。 5、踢腳線的高度一致,出墻厚度均勻;與墻面結合牢固,局部雖有空鼓,但其長度不大于200mm,且在一個檢查范圍內不多于二處。 6、樓梯踏步和臺階寬度一致,相鄰兩步高差不超過20mm,齒角整齊,防滑條順直。 7、水泥砂漿面層鄰接處的鑲邊用料及尺寸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邊角整齊光滑,不同面層,不同顏色的鄰接處不混色。 8、水泥砂漿面層施工時,環境溫度不應低于5℃,如果不能達到溫度要求,應采取冬期措施,制定水泥砂漿面層冬施方案進行冬期施工。 9、冬施期間應優先選用硅酸鹽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標號不低于425#,外加劑摻量由試驗確定,專人進行管理。 10、冬施期間水加熱溫度不超過80℃,砂不超過60℃,水和骨料的加熱最高溫度見《冬期施工規程》。 11、冬施期間應按規范要求作好供暖、測溫、保溫養護確保水泥地面不遭凍害。 (三)允許偏差: 項 目 允 許 偏 差(MM) 1、表面平整度 4mm 2、踢腳線上口平直 4mm 3、縫縫平直 3mm 二、風險分析: 水泥砂漿面層直接承受著各種物理作用和化學作用,如果施工操作不按要求進行,就會影響使用功能。 施工中,容易產生的通病和缺陷為起砂、空鼓、裂縫、積水。冬施期間措施不利,溫度過低,遭受凍害,也容易產生上述通病和缺陷。 起砂原因分析: 1、水泥砂漿拌和物的水灰比過大,即砂漿稠度過大。 2、不了解水泥硬化的基本原理,工序安排不適當,以及底層過干或過濕等造成地面壓光時間過早或過遲。 3、養護不適當。 4、水泥地面在尚未達到足夠的強度就上人走動或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5、冬季低溫施工采取燒火升溫來養護。 6、原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 水泥標號低、砂子粒徑過細。 空鼓原因分析: 1、墊層(或基層)表面清理不干凈,有浮灰、漿膜或其它污物。 2、面層施工時,墊層(或基層)表面不澆水濕潤或澆水不足,過于干燥。 3、墊層(或基層)表面有積水,水灰比增大,而降低粘結度。 4、鋪設時未掌握收水時間,來回多次壓抹。 5、墊層(或基層)本身強度差,表面酥松,粘結力低。 裂縫原因分析: 1、順板縫裂縫:(1)板縫嵌縫質量粗糙低劣。 (2)嵌縫養護不認真,嵌縫前板縫不澆水濕潤,嵌縫后又不及時進行養護。 (3)工序安排過緊,嵌縫后立即上料。 (4)預制板剛度差或使用不同批構件。 (5)由于安裝時支點未找平,也未座灰,形成支座不平實。 2、板端頂部(即梁、墻中線處)裂縫: (1)板剛度小,受荷后跨中產生撓度最大,板端上翹 (2)板的縱向溫度收縮 (3)承重墻下沉不均 3、不規則裂縫: (1)水泥安定性差或用剛出窯的熱水泥,凝結硬化的收縮最大。 (2)砂過細或含泥量大 (3)面層養護不及時或不養護 (4)水泥用量過大 (5)水泥砂漿過稀或攪拌不均勻 (6)回填土質量差 (7)面積較大的樓、地面未留伸縮縫 (8)結構變形 (9)使用外摻劑過量積水 原因分析: 1、地漏過高或地面做好后地漏移位形成倒泛水 2、基層標高不對,或施工前地面標高抄平彈線不準,施工中又未注意泛水坡度對于上述原因,只要采取針對性措施,一般均能防止產生質量問題。 為了確保工程質量,監理人員應注意下列問題: 1、施工前要認真學習國家標準及工程施工圖的說明,領會設計要求,有疑必問與設計人員洽商。 要結合本工程現場情況和環境條件,認真審核施工方案,保證施工措施可行性。 2、必須保證基層的質量,經檢查確認基層符合要求時,方可進行面層施工。 3、水泥砂漿面層使用的砂,應采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應大于3%。 4、水泥砂漿的配合比不宜低于1:2,稠度不應大于3.5厘米。 5、水泥砂漿應隨鋪隨拍實,抹平工作應在初凝前完成,壓光工作應在終凝前完成。 6、冬施期間,認真審核冬施方案要切實可行。 認真檢查冬施方案的實際情況,有問題及時下整改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