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砂漿網時常會聽到這樣的新聞報道:某地一豆腐渣工程倒塌,造成多少人受傷;某地一領導在一項工程中涉嫌貪污受賄,被查處。這種報道背后折射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建筑工程監管存在相當大的漏洞以及技術短板,需要相關部門采取措施,對這種現象予以制止。 一輛裝滿混凝土的攪拌車駛入宜城市海龍軒小區二期建設現場后,工程監理工程師丁建勇與商品混凝土企業工作人員李文淵一起現場制作混凝土試塊,并植入唯一編碼的RFID芯片,隨后丁建勇再將芯片信息通過他持有的密碼解鎖器輸入芯片唯一編碼后,上傳到宜城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混凝土檢測監管平臺,然后將試塊進行標準養護,之后再送至試驗室進行試驗。而同一時間,在宜城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辦公樓五樓檢測總監控平臺,當日的值班員小李在電腦前收到了丁建勇剛上傳的數據。 從今年6月15日開始,宜城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對該市的3家商品混凝土企業以及所有使用混凝土的在建工程進行了登記和備案,該市混凝土的質量都有千里眼緊盯著,實時采集混凝土生產數據,豆腐渣材料難以蒙混過關。在宜城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收樣大廳,工作人員李興榮從試塊標準養護室取出一塊混凝土試塊,然后將usb免驅讀寫器放在試塊的RFID芯片的正上方,立馬顯示出該混凝土試塊的尺寸、出于哪個公司、將被使用于什么部位、設計強度、養護方法等詳細信息。這也是宜城首家應用這一高科技技術。 據了解,近年來,隨著建筑市場的迅速發展,混凝土行業得到快速擴張,為進一步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管,有效解決混凝土試件的真實性和檢測報告的有效性,確保建設工程質量安全,該站結合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實際情況,與宜昌金匯軟件有限公司聯合研發了混凝土產品質量監管系統,全面應用混凝土RFID芯片植入技術,實現全程追蹤混凝土時間的見證取樣和送檢情況,落實責任制,達到混凝土質量責任的全過程追溯的目的。 宜城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站長蔣小威表示,通過研發RFID芯片植入技術及混凝土產品質量監管系統的監管,將實現混凝土生產企業的100%納入監管范圍,從源頭上防止了不合格混凝土流入建筑市場,確保在建工程質量的提高,能全力保障廣大購房者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