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制砂是用開采的巖石、機械破碎、篩分而得,粒徑小于4.75mm的巖石顆粒,其形狀多為立方體和棱角狀。我國是多山的國家,巖石資源豐富,機制砂的生產可以就地取材,不僅減少了運輸費用,而且成本也較天然砂低。
機制砂是由巖石破碎而成,在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生一定量的石粉,與天然砂中的泥粉不同,機制砂中適量的石粉存在可以彌補濕拌砂漿的和易性和提高濕拌砂漿的密實性,進而能提高濕拌砂漿的綜合性能作用。而機制砂顆粒表面粗糙、尖銳多棱角等基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砂與水泥的粘結程度以及增加骨料間的嵌擠鎖結力,改善硬化后砂漿的力學性能。另外,國內外大量關于機制砂的研究也證明了,機制砂在混凝土和砂漿中使用,能夠完全滿足技術性能指標的要求。
機制砂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母巖的物理性能、加工工藝和機械設備等。目前,我國生產機制砂的主要原料也是石灰巖、白云巖、花崗巖、玄武巖等,其中以石灰巖最為居多,物理性能較差。
國內機制砂的生產主要有三種形式,一種是采用礦石專門生產機制砂或者開采礦石的同時生產機制砂,這多屬于大型企業,質量較好;一種是在河道里用亂石生產機制砂,或配以少量天然砂生產混合砂,這多屬于中型企業,質量好壞差別較大;再一種是利用各種尾礦生產的,其中主要是各地生產石灰石碎石后的石屑或石粉,經過簡單篩分和加工后直接利用,質量好壞差別同樣較大。
由于機制砂因生產材料的不同,導致機制砂的質量也不相同,砂漿生產企業如果選用質量較高的礦石機制砂必然增加生產成本,而選用質量較差的尾礦機制砂則砂漿的質量又無法保障。所以砂漿生產企業如果想在材料上節省成本,那么外加劑就不能不用;因為外加劑技術是砂漿的核心技術,砂漿企業選擇使用專門針對機制砂級配不合理,細度模數偏高,粒型不好,針片狀過多,泵送阻力大,易堵管,石粉含量高,需水量大,易開裂等特點的外加劑。能提高機制砂漿的合易性,可泵性,噴涂順暢,不堵管,施工性能好,與墻體粘結力強,不下重,不空鼓、開裂。
在今后的砂漿生產中,機制砂在濕拌砂漿中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多,以前我國砂漿生產主要采用的是天然砂、細河砂。由于天然砂資源日益短缺,價格上漲,一些地區出現了超量開采的現象,既破壞了環境,又危害河勢穩定和堤防安全。而機制砂采用機械破碎巖石生產,既可以節約自然資源,又完全符合當前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機制砂為資源綜合利用開創了全新的空間,具有深遠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