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拌抹灰砂漿主要用于建筑墻體的飾面找平,具體工藝流程如下:
基層處理→澆水濕潤→吊垂直、套方、找規矩、抹灰餅→抹水泥踢腳或墻裙→做護角、抹水泥窗臺→墻面充筋→抹底灰→修補預留孔洞、電箱槽、盒等→抹罩面灰。
(1) 基層清理
①磚砌體:應清除表面雜物,殘留灰漿、舌頭灰、塵土等。
②砼基體:表面鑿毛或在表面灑水潤濕后涂刷界面劑即可。
③加氣混凝土基體:應在濕潤后邊涂刷界面劑。
(2) 澆水濕潤
一般在抹灰前一天,用軟管或膠皮管或噴壺順墻自上而下澆水濕潤。每天宜澆兩次。
(3) 吊垂直、套方、找規矩、做灰餅
根據設計圖紙要求的抹灰質量,根據基層表面平整垂直情況,用一面墻做基準,吊垂直、套方、找規矩,確定抹灰厚度,抹灰厚度不應小于7mm。當墻面凹度較大時應分層襯平。每層厚度不大于7~9mm。操作時應先抹上灰餅.再抹下灰餅。抹灰餅時應根據室內抹灰要求,確定灰餅的正確位置,再用靠尺板找好垂直與平整。灰餅宜用DPM15預拌砂漿抹成5cm見方形狀。
房間面積較大時應先在地上彈出十字中心線,然后按基層面平整度彈出墻角線,隨后在距墻陰角100mm處吊垂線并彈出鉛垂線,再按地上彈出的墻角線往墻上翻引彈出陰角兩面墻上的墻面抹灰層厚度控制線,以此做灰餅,然后根據灰餅充筋。
(4) 抹水泥踢腳(或墻裙)
根據已抹好的灰餅充筋(此筋可以沖的寬一些,8~100mm為宜,因此筋即為抹踢腳或墻裙的依據,同時也作為墻面抹灰的依據),底層抹DPM15預拌砂漿,抹好后用大杠刮平,木抹搓毛,常溫第二天用1:2.5水泥砂漿抹面層并壓光,抹踢腳或墻裙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無設計要求時凸出墻面5~7mm為宜。凡凸出抹灰墻面的踢腳或墻裙上口必須保證光潔順直,踢腳或墻面抹好將靠尺貼在大面與上口平,然后用小抹子將上口抹平壓光,凸出墻面的棱角要做成鈍角,不得出現毛茬和飛棱。
(5) 做護角
墻、柱間的陽角應在墻、柱面抹灰前用DPM20預拌砂漿做護角,其高度自地面以上2m。然后將墻、柱的陽角處澆水濕潤。第一步在陽角正面立上八字靠尺,靠尺突出陽角側面,突出厚度與成活抹灰面平。然后在陽角側面,依靠尺邊抹水泥砂漿,并用鐵抹子將其抹平,按護角寬度(不小于5㎝)將多余的水泥砂漿鏟除。第二步待水泥砂漿稍干后,將八字靠尺移至到抹好的護角面上(八字坡向外)。在陽角的正面,依靠尺邊抹水泥砂漿,并用鐵抹子將其抹平,按護角寬度將多余的水泥砂漿鏟除。抹完后去掉八字靠尺,用素水泥漿涂刷護角尖角處,并用捋角器自上而下捋一遍,使形成鈍角。
(6) 抹水泥窗臺
先將窗臺基層清理干凈,松動的磚要重新補砌好。磚縫劃深,用水潤透,然后用素混凝土鋪實,厚度宜大于2.5cm,次日刷界面劑一遍,隨后DPM20預拌砂漿面層,待表面達到初凝后,澆水養護2~3d,窗臺板下口抹灰要平直,沒有毛刺。
(7) 墻面充筋
當灰餅砂漿達到七八成于時,即可用與抹灰層相同砂漿充筋,充筋根數應根據房間的寬度和高度確定,一般標筋寬度為5㎝。兩筋間距不大于1.5m。當墻面高度小于3.5m時宜做立筋。大于3.5m時宜設橫筋,做橫向沖筋時做灰餅的間距不宜大于2m。
(8) 抹底灰
一般情況下充筋完成2h左右可開始抹底灰為宜,抹前應先抹一層薄灰,要求將基體抹嚴,抹時用力壓實使砂漿擠入細小縫隙內,接著分層裝檔、抹與充筋平,用木杠刮找平整,用木抹子搓毛。然后全面檢查底子灰是否平整,陰陽角是否方直、整潔,管道后與陰角交接處、墻頂板交接處是否光滑平整、順直,并用托線板檢查墻面垂直與平整情況。抹灰面接槎應平順,地面踏腳板或墻裙,管道背后應及時清理干凈,做到活完底清。
(9) 修抹預留孔洞、配電箱、槽、盒
當底灰抹平后,要隨即由專人把預留孔洞、配電箱、槽、盒周邊5㎝寬的石灰砂刮掉,并清除干凈,用大毛刷沾水沿周邊刷水濕潤,然后用DPM10預拌抹灰砂漿把洞口、箱、槽、盒周邊壓抹平整、光滑。
(10)抹罩面灰
應在底灰六七成干時開始抹罩面灰(抹時如底灰過干應澆水濕潤),罩面灰兩遍成活,厚度約2mm,操作時最好兩人同時配合進行,一人先刮一遍薄灰,另一人隨即抹平。依先上后下的順序進行,然后趕實壓光,壓時要掌握火候,既不要出現水紋,也不可壓活,壓好后隨即用毛刷蘸水將罩面灰污染處清理干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