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前言
在建筑生態化、綠色化的進程中,預拌砂漿已經越來越受到建筑業的廣泛歡迎,大力發展預拌砂漿已經成為建筑業節能減排的重要舉措[1]。工人現場加水攪拌干混砂漿不僅會產生大量的粉塵污染,還會影響作業人員的健康。雖然現場攪拌砂漿方便、快捷,只需安裝小型設備,但是沒有專業的技術人員指導,只憑借工人的“經驗”施工難免會造成砂漿質量波動,砂漿運用到工程上經常會出現裂縫、空鼓等問題,最后帶來的經濟損失不可估量。濕拌砂漿作為預拌砂漿的一種,可以在保證高質量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工程成本,符合節能減排降噪的綠色環保理念[2]。其生產可以在原有的混凝土攪拌站將設備稍微改進即可,可以節約資源、保證工期、提高施工質量。但是作為建筑產品而言,施工工藝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后期的質量,尤其是抹灰砂漿對不同墻材、抹灰部位的施工工藝都有著苛刻的要求。長期以來抹灰砂漿容易出現開裂、空鼓、滲漏等問題,一直是施工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3]。本文針對濕拌抹灰砂漿易出現的質量問題提供一些施工方案及技術參數,希望對業界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1濕拌抹灰砂漿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濕拌抹灰砂漿對砂漿的技術參數、施工環境、施工工藝都有著嚴格的要求,任何一個環節的紕漏都有可能導致施工后墻面的開裂、空鼓、粉化等問題。經過對施工工地的實地追蹤總結以下需要注意的問題:
(1)由于混凝土墻體在拆模后會留下脫模劑,若抹灰前沒有將其清理干凈,會在抹灰層與墻體之間形成隔離層,降低砂漿的粘結力,容易形成空鼓。
(2)對于吸水比較慢的墻材,如蒸壓粉煤灰磚、輕骨料混凝土砌塊、加氣混凝土砌塊等,若沒有提前濕潤處理或墻體的濕潤程度不夠,當墻體過干時,抹灰層的水會不斷地被砌體吸走,造成砂漿強度和粘結力下降,出現抹灰層粉化、空鼓、剝落現象。
(3)施工人員易忽視不同季節空氣潮濕程度對抹灰砂漿的重要性。夏季北方干燥炎熱、空氣濕度較小,需要將墻面濕潤至少3mm才能保證砂漿在上墻后不被快速吸水;而夏秋兩季空氣潮濕,若墻面過濕上墻后的砂漿遲遲不硬化,不僅影響二層抹灰也會導致兩層之間粘結力下降。
(4)加氣混凝體砌塊的干燥收縮值比抹灰砂漿大,在溫濕度變化較大的條件下,兩者的干燥收縮值會明顯變大,導致空鼓。
(5)不同砌體之間或砌塊與混凝土剪力墻材質之間沒有進行掛網處理,也會由于收縮值的不同導致明顯開裂。
(6)對于粗糙程度較低的混凝土墻面,抹灰前需要對其進行界面處理。抹灰砂漿上墻之前沒有對墻面進行必要的界面處理或者界面處理不當,會導致砂漿與墻體之間的粘結力過小,砂漿干燥后與墻體之間形成空鼓現象。
(7)當砌體強度較低時抹灰砂漿的強度不宜過高,否則砌體強度不足以承受砂漿的收縮應力而導致空鼓現象。
(8)避免使用超過開放時間的砂漿,超過開放時間的砂漿在強度、含氣量、保水性等方面達不到JGJ/T220-2010《抹灰砂漿技術規程》[4]的要求,使用后易出現粉化、強度低、開裂等現象。
(9)對于外墻抹灰,特別是山墻,若未設置分格縫或者分格縫間距過大易造成開裂。
2問題對策及預防措施
2.1界面處理
對于混凝土墻面抹灰而言,抹灰前對墻面是否進行必要的界面處理,是決定抹灰后墻面質量好壞的主要因素。傳統的界面處理主要采用水泥與界面劑、水由人工調配而成,由人工“拍毛”或“甩毛”,材料的選擇、配比、計量存在隨意性,處理后的界面疏密程度及粗糙度不均勻,甚至有流掛等現象。若界面處理不均勻則抹灰砂漿硬化后產生的收縮應力會因局部差異過大,而形成暫時性的局部空鼓,隨時間的延長空鼓面積會不斷擴散導致大面積空鼓。而且抹灰砂漿上墻后與墻面的粘結力過小,待二層砂漿上墻后砂漿與墻面之間的剪力增加,隨著時間的增加產生大面積抹灰砂漿脫落現象,不僅造成經濟損失也會危及人身安全。所以界面處理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抹灰砂漿的長期性及耐久性。粗糙點的間距均勻、緊密,粗糙度可以滿足抹灰砂漿的要求。均勻的噴涂點可以有效分散砂漿在凝結硬化過程中產生的收縮應力,有效避免空鼓問題[5],砂漿上墻后與墻面之間產生足夠的粘結力,完全可以承受20mm砂漿產生的剪切力。
2.2墻面掛網處理
砂漿硬化后出現裂縫是最常見的問題,對于不同裂縫的種類及出現的位置,其產生的原因也不同。不同墻材之間由于溫濕度的變化會產生應力變化,對于材質不同的墻體在抹灰前要掛網處理。例如在磚墻與混凝土墻之間要掛金屬網,因為磚墻在環境的溫濕度變化時收縮程度較混凝土墻體大,砂漿硬化后兩墻體間會產生較大的剪力導致裂縫的產生。而加氣混凝土砌塊與混凝土間掛玻璃纖維網格布即可滿足要求。
2.3墻面潤濕處理
抹灰砂漿上墻之前要對墻面潤濕處理。砂漿淋水要求適度即可,不可過干也不可過濕。在對施工現場追蹤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工人為了加快施工速度只對墻面簡單淋一次水,淋水過程中水流過大,墻面來不及潤濕水就會流失,造成墻面上層與下層之間的潤濕程度不同,在上下層分界線處形成很長的塑性裂縫。所以最好采用噴霧的形式對墻面進行潤濕,不會造成上層墻面水的流失且整體墻面的潤濕程度相同。
不同的季節空氣濕度差異很大,北方的夏天炎熱干燥、空氣濕度小,墻面提前潤濕至少要達到3mm深度,否則砂漿上墻后會快速失水產生裂縫,而且兩層砂漿硬化后的強度不同產生應力差導致層間分化。春、秋兩季空氣濕度大超過50%,對墻面的淋水處理適當即可,若墻面過度潤濕,會導致砂漿上墻后遲遲不能收水,影響施工進度。
2.4其他施工技術要點
濕拌抹灰砂漿要求分層抹壓,若一次抹壓成型,難以抹壓密實,很難與基層粘結牢固。且由于砂漿層一次成型,其厚度厚、自重大,易下墜并將灰層拉裂,同時也易出現起鼓、開裂的現象。正確的做法為:抹灰應分層進行,且每層之間要有一定的時間間隔;一般情況下,當上一層抹灰面七八成干時,方可進行下一層面的抹灰;第二層砂漿抹灰前要對前一層砂漿進行“搓毛”或“拉毛”處理,可以增大兩層之間粘接力。拉毛要做到間距均勻、深度適宜,如圖3所示。拉毛的效果好可以提高兩層砂漿之間的粘結力,避免硬化后產生裂縫、空鼓等。除以上施工技巧外,墻面抹灰后還要確保及時噴霧養護,因炎熱及干燥天氣抹灰施工后砂漿層中的水分蒸發過快,一定要對抹灰層進行噴霧或淋水養護,否則容易出現干燥收縮裂縫。對抹灰面積較大的墻體要設置分格縫,尤其是山墻重要部位,分格縫的間距不可過大,屋面做砂漿防水層時,應設置分格縫,分格縫間距不宜大于6m,縫寬宜為20mm,分格縫應嵌填密封材料[6]。
3總結
抹灰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抹灰砂漿的應用技術要嚴格遵守規范要求,施工前要注意氣候的變化,根據不同的環境選擇施工工藝?;炷翂w抹灰前要對墻體進行清理,提前1~2天淋水或噴霧處理。采用專業的界面劑對墻面進行界面處理,噴涂點之間要均勻,最好采用機械噴涂。保證墻面有一定的粗糙度。不同墻材之間要掛網處理,收縮差異較大的墻材最好掛金屬網,避免產生不同的收縮而產生裂縫。重視施工后的養護,保證墻體一定的養護齡期。
參考文獻
[1]陳均僑,蔣金明,石柱銘,等.預拌砂漿產業化新途徑的探索[J].廣東建材,2013,9:5-10.
[2]鄔錦斌,林漢池.濕拌砂漿的配制與應用[J].商品混凝土,2015,3:55-57.
[3]鄭啟華,周常林.預拌抹灰砂漿開裂、空鼓、滲漏原因分析及對策[J].廣東建材,2013,9:73-76.
[4]JGJ/T220-2010.抹灰砂漿技術規程[S].
[5]李艷芝,徐順福,楊升余.外墻保溫干粉砂漿的研制[J].新型建材與施工技術,2008,4:27-30.
[6]GB50345-2012.屋面工程技術規范[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