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砂漿是由水泥、細骨料和水,即水泥+砂+水,根據需要配成的砂漿。水泥砂漿的用途很廣,比如:在結構層上找平、貼地磚的時候起到黏貼作用、防止保護層的鋼筋被銹蝕、摻入一定量的防水粉就可以制成防水砂漿抹面……但是很多人在使用水泥砂漿做地坪地面的過程中發現有起砂、空鼓、開裂的現象,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水泥砂漿地面起砂、空鼓、開裂原因分析
一、水泥砂漿地面起砂的五個原因分析
1、水泥標號低,原材料不合要求,砂子過細等。
2、水灰比過大,導致水泥砂漿強度降低。在施工中不要用水量過多,否則會降低砂漿的強度,從而表面出現松散的水泥灰。
3、工序安排不合適,不了解水泥硬化的基本原理,造成地面壓光時間過早或過遲。壓光過早,水泥的水化作用剛剛開始,凝膠尚未全部形成,游離水分還比較多,還會出現表面游浮水,降低水泥砂漿面層強度;壓光過遲,水泥已終凝硬化,水泥砂漿表面層的毛細孔及抹痕無法消除,并且還會擾動已經硬化表面,這樣就大大降低了面層強度和抗磨能力。
4、水泥進入硬化階段,水泥的水化作用還將繼續,并且向水泥顆粒內部深入,水化作用越深入,水泥砂漿強度也不斷提高。水泥在水化作用時由于缺少水分而影響水化作用,就會減緩硬化速度甚至停止硬化,致使水泥砂漿脫水而影響強度和抗磨能力。此為養護不當原因。
5、在施工匯總,沒有達到下道工序施工程度,即開始,成品養護不當也會造成砂漿地面起砂。水泥地面砂漿強度未達到一定強度就上人走動或進行下道工序施工,使地面遭受摩擦導致起砂。水泥砂漿地面或因受凍破壞黏結力,形成松散顆粒。
二、水泥砂漿地面空鼓的三個原因分析
1、基層表面過于干燥,鋪設砂漿后,導致砂漿強度不高,基層表面過干,就會吸附一層粉層,對面層與基層之間有隔離作用,導致兩者之間粘結不牢,致使空鼓。
2、基層表面不干凈及基層表面太光滑。嚴重影響基層與面層之間的粘結力,基層表面太光滑,在現澆鋼筋砼樓板澆搗成型過程中,砼表面處理不夠平整粗糙,導致基層與面層粘結力不足,致使面層空鼓。
3、是施工中刷水泥漿過早,風干硬化之后不但沒有增加粘結力,反而起到基層與面層之間的隔離作用。如用先撒干水泥用掃漿法施工,就會導致水泥漿濕干不均,這是導致水泥地面空鼓的隱患。
三、水泥砂漿地面開裂的五個原因分析
1、所使用的水泥為剛出磨的熱水泥,在凝結硬化時收縮量大,在同一樓層中采用不同標號水泥混雜使用,凝結硬化時收縮量不同造成面層裂縫。
2、砂子越細表面積越大,吸附在砂子表面的水泥漿量將隨之增加,在水泥用量不變的情況下,水泥砂漿的強度將降低。砂子中含泥量過大,水泥砂漿中泥土在硬化脫水過程中體積將收縮,致使地面表面裂開。
3、水泥砂漿終凝后,水化作用還將延續,在溫度高、空氣干燥的季節里,若不養護或養護不及時,就會出現水泥面層干縮裂縫。
4、回填土的土質差或夯填不實,使地面面層完成后,地面產生不均勻沉陷和裂縫,再有大面積地面未留施工縫及結構產生變形都會使地面面層開裂。
5、水泥砂漿攪拌不均勻,導致砂漿抗拉強度降低。
水泥砂漿地面起砂、空鼓、裂縫的防治
要從根本上整治水泥砂漿地面出現起砂、空鼓、裂縫質量通病,在施工時,除應嚴格執行質量管理體系和相應施工工藝技術標準外,還要根據以下幾點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進行控制治理:
1、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范、標準、規程要求施工。不斷提高自身施工工藝水平,且在工作中要有很強的責任心和質量意識。
2、地面工程采用的材料應按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選用。進場材料應有中文質量合格說明文件、規格、型號及性能檢測報告,對重要材料應有復檢報告。、
3、水泥應優先選用國家統配水泥。水泥強度等級不應低于32.5級,不同品種、不同強度等級的水泥嚴禁混用,過期的、受潮結塊的,或安定性差的水泥嚴禁使用。砂子應為中粗砂,因中粗砂的總表面積適中,顆粒級配好,有利于保證砂漿強度,但砂的含泥量不應大于3%。
4、水泥砂漿應嚴格控制用水量,砂漿稠度應不大于3.5cm,并攪拌均勻。水泥砂漿面層的體積比(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且體積比應為1∶2,強度等級不小于M15。表面抹壓工作要認真做好,表面壓光時,不宜撒干水泥。
5、面層水泥砂漿厚薄應盡量均勻。不得小于20mm,預制樓板找平層或現澆混凝土樓板上表面應平整一致。
6、對面積較大的水泥砂漿地面,應合理設置縱橫向伸縮縫,其間距和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地面的沉降縫、伸縮縫和防震縫,應與結構相應縫的位置一致,且應貫通地面的各構造層。沉降縫和防震縫的寬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縫內清理干凈,以柔性密封材料填嵌后用板封蓋,并應與面層齊平。
7、地面的抹平工作應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壓光工作應在水泥終凝前完成。掌握好面層壓光時間,水泥砂漿地面的抹壓工作應控制在水泥初凝到終凝之間。
8、地面抹壓好后,應在常溫濕潤條件下養護。養護要適時,一般在1d后進行灑水養護或用草袋等覆蓋后澆水養護。如灑水過早易起皮,過晚則易產生裂縫。養護時間在常溫下不應少于7d。
9、水泥砂漿地面應安排在室內粉刷完工后進行施工,以免對面層產生損壞和污染。如必須安排在其他裝飾工作之前施工時,應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地面面層強度應達到5MPa后,才準許在其上面行走??箟簭姸葢_到設計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但必須嚴禁在水泥地面上拌合砂漿或傾倒砂漿。
10、在低溫環境條件下施工水泥砂漿地面,應關閉好門窗等,防止地面早期受凍。水泥地面施工環境溫度應在+5℃以上。
11、水泥砂漿面層鋪設前,必須認真將地面的垃圾、積灰或污染物清理干凈。地面設施工前一天,應對地面進行澆水濕潤,使地面表面清潔干凈,充分濕潤且局部不積水,要飽和面干,平整又粗糙,確保面層與基層粘結牢固。
12、認真涂刷水泥漿結合層。應根據基層干濕度控制水灰比,一般水灰比控制在0.4~0.5之間為宜。漿調好后應均勻涂刷基層,不得漏刷,并嚴格做到隨刷隨鋪設面層水泥砂漿,如發現水泥漿干涸的,則應鏟去后重新涂刷。
綜上所述,在預防和控制地面工程質量通病過程中,原則上應從制訂消除質量通病的規劃;消除因設計欠周密而造成的質量通?。惶岣呤┕り犖樗刭|,改進施工工藝,認真地按技術規范、標準、規程及設計要求組織施工;組織技術力量,攻克難度大的質量通病;對技術上不太成熟或不配套的應限制其大面積推廣應用;要擇優選購材料、制品和設備。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徹底消滅水泥砂漿地面質量通病,從而為提高地坪工程質量總體水平打下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