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砌體結構在我國建筑領域仍占有較大的比例,而砌筑砂漿則對砌體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但是相對于對混凝土的研究.對砂漿及砌體的研究比較“冷落”,這主要在于對大多數建筑工程而言,更注重于混凝土對工程質量的把關,然而對于某些建筑工程,砂漿及砌體質量對整個工程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做好砂漿及砌體的質最控制,對提高整體工程質量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 《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中,對砌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從現場質量管理、砂漿拌合方式、砌筑工人等級、砂漿強度四個方面進行了劃分,這主要是從過程控制方面對砌體質量的控制,作為最后驗收的依據,該規范將“砂漿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作為主控項目列入5-9各章中,又規定:砂漿強度應以標準養護、齡期28d的試塊抗壓試驗結果為準。因此,標養砂漿強度是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的必檢項目。隨著建筑業的發展,我國制定了JGJ/T70-2009《建筑砂漿基本性能試驗方法》,該標準規定了立方體抗壓強度試驗、抗凍性試驗、收縮試驗、抗滲性能試驗、靜力受壓彈性模量試驗等。 首先原材料質量好壞,對砌筑砂漿的質量有直接影響,而砌筑砂漿的質量又會對砌體結構的施工質量及其承載力產生影響,所以水泥(灰)、砂子、水、摻合料等組分的成分、含量以及配合比的準確性,都會嚴重影響到砂漿的使用性能和強度,從而導致砌體承載力下降,施工中必須按照國家現行規范嚴格控制;同樣塊體材料的等級(強度)也必須滿足設計和相關標準的規定。 其次,施工中除應掌握正確砌筑方法外,還須做到灰縫橫平豎直、砂漿飽滿、組砌得當、接槎可靠,以保證砌體有足夠的強度與穩定性。砌筑時在墻上任意開洞、留設腳手眼及溝槽等,砌體上施加了荷載或腳手架拆除后未及時填補洞(槽)、腳手眼等,都會過多地削弱墻體的有效面積,影響其穩定性。再者,墻體前期強度較低,而施工荷載又大,很容易造成墻體失穩倒塌。施工中應嚴格按照工程設計圖紙及驗收規范的具體要求和規定進行留設。有的墻體比較高、橫墻間距又大,當樓(屋)面結構未施工形成整體結構時,墻體處于懸臂狀態,且砌體初期強度又不高,施工中如不注意臨時支撐加固,遇上大風或水平施工荷載等不利因素時,必將造成失穩破壞和傷亡事故的發生。 再次,裂縫對工程質量的影響。裂縫形成原因主要由地基不均勻沉降、地基凍脹、溫差、地震作用、承載力不足等原因引起。圖紙設計時要設置沉降縫,并且合理布置承重墻,盡量使縱墻拉直、拉通并貫穿房屋全長,避免中斷、轉折。橫墻間距宜不超過房屋寬度的1.5倍或20m;在磚墻中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圈梁布置應沿房屋外墻四周封閉以增強建筑質量穩定性。 最后,砌體中砂漿的成型環境與試模中砂漿有很大差別,在砌體中,砂漿厚度只有10mm 左右,而且是上下兩面接觸塊體,砂漿中多余的水分能被塊體充分吸收;在試模中,砂漿厚度達70.7 mm,且只有下邊一面接觸塊體,上面是空氣,側面是鋼模,砂漿中多余水分的吸收不如砌體中完全,多余的水分會直接影響砂漿的強度。再者,兩者在養護條件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砂漿試件強度并不能真實反映砌體中砂漿真實強度,用砂漿試件強度作為砌體工程質量驗收評定的依據只是一種統一標準的定量評價。 在砌體結構中,砌體結構的強度不僅取決于塊體材料強度及砂漿本身強度,也取決于砂漿與塊體的粘接強度,對于砌體結構整體而言,砂漿與塊體的粘接強度與砂漿本身的強度同等重要。試臉表明,凡保水性能良好的砂漿其粘結強度一般較好,而分層度是衡量砂漿保水性的重要指標,因此JGJ98-2000中增加了對砂漿分層度的要求,但這只是一個對砂漿配合比的控制指標,由于砌體結構的施工存在較大量的人工操作過程,砌體結構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的因素、施工過程對砌體結構質量的影響直接表現在砌體的強度上,所以砌體實體中砂漿與塊體的粘結強度在一定程度上受施工過程的影響很大。因此在條件具備時,應將砌體實體中砂漿與塊體的粘結強度作為主控項目納入驗收規范,將砌體中砂漿與塊體的粘結強度作為砌體工程質量驗收的必檢項目,與砂漿強度并列作為評價砌體工程質量的依據,這將把砌體工程施工質量的控制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