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機械行業的寒冬仍未過去。近日,機械行業上市公司中報業績陸續披露,“三巨頭”徐工機械、中聯重科、三一重工上半年凈利潤都大幅下滑。業績不好看,也并非沒亮點。細致來看,中聯重科在控風險、調結構等方面,已經走在前列,尤其是持有貨幣資金達到206.42億元,給企業帶來了極高的機動性。三一重工在國際市場成績突出,但市場擴張戰略也讓其應收賬款快速膨脹。 風險管控搶眼 半年報顯示,中聯重科在風險管控方面表現尤為搶眼。中報顯示,中聯重科自2012年4月底開始研究未來市場持續低迷和整個行業經營杠桿偏大的問題,陸續出臺一系列市場緊縮與風險控制措施,包括改進新合同的條款,加強應收賬款催收。 從數據來看,“三巨頭”中,對于應收賬款控制最優的非中聯重科莫屬。上半年,徐工機械的應收賬款達到204.5億元,相當于其總資產的42%;三一重工的應收賬款較年初激增近五成半,至233億元,占其總資產的33%;中聯重科應收賬款244億元,只占其總資產的27%。其中,三一重工的應收賬款膨脹最快。截至2013年6月30日,三一重工負有回購擔保義務的客戶按揭貸款余額高達236.79億元。 截至6月底,公司持有貨幣資金達到206.42億元,資產負債率僅為52.11%,保持行業最低水平。200億元的現金流在握,給企業帶來了極高的機動性,在行業觸底復蘇的預期下,充足的現金極具戰略價值,一旦工程機械政策性回暖,中聯重科有實力迅速擴大信用銷售額度,并有能力抗御相應的流動性風險。 可持續發展態勢 中聯重科在多元化戰略轉型方面取得的進步也引人注目。上半年,面臨機械工業增速低位趨穩的狀況,在倒逼機制作用下,行業產業結構持續推進,突出的亮點是創新日趨升溫、結構正在朝預期方向演進。面對傳統產品需求下滑的嚴峻挑戰,今年以來機械行業內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趨于活躍。“靠新產品開拓市場、靠技術進步降低成本、靠替代進口增加效益,通過創新驅動培育新增長點”的理念也得到認可。 拿中聯重科來看,2013年上半年,中聯獲國家專利授權量753件,同比增長76%。中聯承建的國內建設機械領域惟一一個依托企業建立的“建設機械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了國家科技部的驗收。 同時,環衛機械是機械行業上半年的一大亮點。中聯重科、徐工機械在這塊業務上均取得了搶眼的成績。作為中聯重科未來重點發展的環衛機械業務,上半年繼續保持較好的增速,同比增長17.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