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現代混凝土和高速鐵路等重點建設工程對砂石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能滿足其要求的天然砂石數量越來越少,甚至沒有。為了補充砂石市場的剛性需求,機制砂石成了建設用砂的首選。機制砂石是高質量建設工程的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發展機制砂是建設市場形勢發展的需要。2013年8月25日,機制砂石人工骨料的生產和在混凝土中的應用技術研討沙龍在北京隆重召開。會議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拌混凝土分會、北京混凝土協會砂石工作部主辦。主辦方協同相關專家、企業,對如何制備優良品質機制砂石的人工骨料(含建筑垃圾再生人工骨料),以及機制砂石的應用技術進行技術交流和研討。 出席本次沙龍討論的有中國砂石協會秘書長韓繼先,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秘書長孫芹先、副秘書長韓小華、預拌混凝土分會秘書長師海霞,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廉慧珍、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覃維祖、鄭州鼎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洪波、福建南方路面機械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周煒、北京江漢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趙筠等專家學者。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覃維祖圍繞機制砂石生產與應用若干問題進行討論。他介紹了骨料強度、滲透性,混凝土的強度、骨料料源的選擇、機制砂中的石粉與含泥量、標準與規范的修訂。覃維祖表示,通常情況下,骨料強度對普通強度混凝土的影響很小,因為骨料(除輕骨料外)的強度比混凝土中基體和界面過渡區的強度要高出數倍。換句話說,由于破壞是由其它兩相決定,絕大多數天然骨料的強度幾乎得不到利用。 在硬化混凝土中水泥漿體的毛細管孔隙率一般為30~40%。與之相比,大多數天然骨料的孔體積通常低于3%,很少超過10%。因此可以預計,骨料的滲透性遠低于典型的水泥漿體。但事實并非如此,從一些天然巖石和水泥漿體滲透性的數據來看,骨料的滲透系數像水灰比為0.38-0.71的水化水泥漿體一樣變化。覃維祖在介紹到骨料料源選擇時,特別指出骨料的粘結性通常被行業的所忽視,他指出:骨料與水泥漿之間的粘結是混凝土強度中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對抗折強度更是如此,但粘結的本質仍未被完全認識。粘結形成的部分原因是骨料的表面粗糙度使水泥漿與骨料相互嵌合。例如碎石顆粒,其表面粗糙,由于機械嵌合能形成較好的粘結;通常較軟的、多孔的和礦物學上異質的顆粒也能獲得較好的粘結。一般來說,如果顆粒表面具有不滲透的結構特性,則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粘結。本次沙龍活動持續了半天,來自不同崗位的代表直陳已見,活動氣氛熱烈,討論內容豐富,成果富有建設性。專家們呼吁,希望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各地政府加大了砂石行業的企業管理力度,企業要把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理念創新結合起來,促進機制砂行業更好更快的發展,為我國節能降耗,實現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作出現實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