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標加水泥,建造到制造”。幾乎是落后生產方式和管理方式“代名詞”的建筑行業,已經迎來一場建造方式的“革命”——建筑工業化,傳統建造方式資源消耗多、環境污染大、質量通病難以根治等諸多問題有望迎刃而解。作為這個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建筑工業化將成為未來建筑業的主流。 在工廠流水線上批量生產的梁柱、墻壁、樓板、樓梯、陽臺、廚房、衛生間等等建筑部件,運到建筑工地,工人們像 “搭積木”一樣拼裝成一棟棟樓房。這種以前只在童話中出現的場景,如今已悄然走進我們的生活。 位于合肥市高新區的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13層、300套人才公寓項目,就這樣拔地而起。從正式吊裝到封頂,這棟15000平方米公寓僅用75天,創造了合肥住宅建造史上的新速度。目前,該項目已進入全裝修階段,下月即可交付使用。 “如果采用傳統的建造方式,項目主體建設工期就要七八個月。 ”項目施工方合肥遠大住工總經理鄒峰介紹,這個項目整體預制裝配率較高,建設期間受天氣影響也較小,施工周期僅為傳統方式的1/3;由于大部分構建采用工廠生產預制,項目節能環保效益明顯。與傳統方式相比,項目實現節水80%、節能70%、節材20%、節地20%。“工廠造部件、工地搞安裝,這種"搭積木"式蓋房就是工業化的建房方式。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李建說,建筑生產方式由傳統手工生產向社會化大生產轉變,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建筑工業化已不再局限于住宅領域,而是指一切建筑產品。 “相比"住宅產業化","建筑工業化"這個提法也更容易理解。 ” 省住宅產業化中心主任劉宇介紹,“十二五”以來,我省首個裝配式建筑工業化試點項目——“天門湖”公租房3號樓已成功建設,在此基礎上,去年合肥又安排了40萬平方米保障房示范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目前,全省建筑工業化試點領域已由保障房拓展到拆遷安置房,應用面積不斷擴大,僅合肥今年列入實施建筑工業化的項目總建筑面積已超過110萬平方米。合肥等市還計劃明年在商品房領域試水,對老百姓來說,建筑工業化將不再只是個概念,而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住得進”,越來越多的家庭將享受到工業化方式“生產”出來的住宅。 來到合肥市新站區平板顯示基地公租房建筑工業化試點項目,大樓外立面少了很多密密麻麻的“蜘蛛網”式腳手架,內外場地干凈整潔,傳統建造方式下的現場水泥攪拌、灰塵滾滾,幾乎不見蹤影。在項目管理辦公室外墻上,偌大的“鼠標加水泥,建造到制造”的標語引起了記者的興趣。承建方安徽寶業住宅產業化公司總經理謝其盛解釋,這是他們對建筑工業化的形象概括,就是用現代化技術來改造傳統產業。走進公租房13號樓大樓內部,只見所有的墻板,由一個暗梁和框架柱進行連接,連接之后澆筑混凝土,可以保證結構的穩定。 “你看這個內墻板,橫平豎直,并預留好了線管和開關盒,這就相當于完成了傳統建設中的填充墻砌筑、抹灰、外墻保溫和打槽穿孔四個工序。 ”謝其盛說,工業化標準化生產和裝配建筑構件,基本消除了現場施工難以解決的滲漏、空鼓、蜂窩麻面、尺寸偏差等質量通病,為后期裝修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坐落于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合肥市經開區的西偉德寶業公司,是一家專業制作混凝土預制件和預拌砂漿的公司。在該公司車間,記者看到,混凝土被灌制在固定有鋼筋籠的標準模具中,尺寸精確表面平整的樓板、墻體預制件絲毫不差地從生產線上送入養護窯,經過8小時的養護后,即可運送到工地上使用。 “預制件裝配房屋,采用套筒、鋼筋咬合等方式現場澆筑,形成完整的主體結構,抗震性好,克服了傳統建筑樓板或墻體等連接處薄弱環節。 ”在實物模型展示室內,西偉德寶業副總經理吳葉青介紹,目前他們采用的“疊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技術,抗震性能經檢測已達到8級。“目前,建筑工業化水平早已超越了上世紀90年代流行的 "大板樓",抗震等性能方面有質的飛躍。 ”省住宅產業化中心晏繪華說,建筑工業化不僅有很好的環保節能效果,對住戶而言,工業化建房意味著建筑質量和性能更好。 作為一項成熟的技術和標準,建筑工業化在發達國家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實踐和應用。目前,瑞典80%的住宅采用“通用部件”;法國住宅基本采用通用部件和設備;美國住宅市場建筑工業化裝配率幾乎達100%。然而,在國內,其推廣步伐卻顯緩慢,相關企業 “尷尬”的業績就能“窺見一斑”。西偉德寶業公司自2008年成立至去年,企業業績總體一直處于虧損或盈虧邊緣的狀態。“拿預拌砂漿來說,我們的產能已達到年產10萬噸,但現狀是每年僅能銷售 1萬噸,產能大量閑置。 ”吳葉青說,目前該廠優質砂漿價格約是普通砂漿的3倍,“顧客都說我們的砂漿質量好,但談到價格就不說話了。不過,我們仍然看好建筑工業化的發展前景。一旦應用量上去了,預期成本就能大幅下降。 ”“從我省乃至全國范圍內看,成本較高,是目前建筑工業化推廣的最大瓶頸。 ”劉宇認為,建筑工業化前期在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投入巨大,但由于目前應用規模相對較小,建筑工業化的單位建設成本仍高于傳統建造方式。以寶業公司為例,在預制率為30%的情況下,每平方米的建安成本要比傳統建筑貴200多元,開發商應用動力不大。 社會認知度較低是另一個制約因素。業內人士表示,由于近幾年房地產市場總體上一直處于賣方市場,購房者更多關注的是房子的價格及其升值空間,而不是建筑品質,何況建筑品質也不是一兩天就能看出來。加之此前勞動力較為廉價,建筑企業傾向于大量使用勞動力,而非通過技術去提升盈利空間。“建筑工業化是建筑行業的未來。在建筑工業化的推廣上,政府、企業、社會的合力有待進一步凝聚。 ”安徽建筑大學專家認為,隨著應用規模的不斷擴大,建設成本將不斷降低,其整體優勢將更加凸顯。據悉,省有關部門正研究出臺相關土地出讓、稅收減免、財政獎補等各類扶持政策,支持建筑工業化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