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十二五’的努力,淘汰落后產能取得了明顯成效,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設定的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回顧了“十二五”期間我國在去產能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亮點。 他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非常之大。主要是在鋼鐵、建材、有色金屬、輕工、紡織和食品六大領域19個行業淘汰落后產能。這些落后產能的退出對于化解過剩矛盾、污染防治起到一定作用,也為企業的發展,地方的發展騰出了土地、環境等一些稀缺資源。結構調整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九項舉措化解產能過剩 馮飛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出現了明顯的產能過剩問題,特別是像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船舶等行業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而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市場需求的回落,鋼鐵、煤炭、水泥這些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矛盾進一步加大,這是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長期積累的矛盾,將導致供求關系失衡,產品價格下降,企業經營困難加劇。產能過剩矛盾的問題必須予以解決,同時從資源環境的角度來考慮,有一些產能高耗能、高污染,所以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加快了去產能的步伐。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將去產能作為重點工作之一。今年初,國家又針對鋼鐵等行業出臺了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指導意見,并進行了部署。 其中,在加速鋼鐵過剩產能的退出方面,主要采取了九種方式來實施:一是通過加強環保執法壓減產能;二是通過能耗標準的嚴格實施壓減產能;三是加強質量標準的實施壓減產能;四是對于安全標準加強實施和監管,對不達到強制性標準的要立即停產整改;五是技術方面,比如說對于煉鐵的高爐不足400立方米的,煉鋼電爐、轉爐不足30噸的要予以退出;六是企業主動壓減產能;七是通過兼并重組壓減產能;八是通過轉產搬遷壓減產能。最后一個渠道是通過國際產能合作再壓減轉移產能。 總體思路是通過法律、標準嚴格的實施,通過經濟激勵手段來利用市場倒逼機制,使過剩產能加速退出。 去產能任務仍艱巨 馮飛指出,在“十三五”期間,我國鋼鐵將壓減1億~1.5億噸產能,目前還是要使產能利用率恢復到相對合理的水平上,在75%以上。 在水泥和平板玻璃領域,相關部門一直在積極制定指導意見,這些行業去產能的任務仍然非常艱巨。水泥行業主要是推動聯合重組來優化組織結構和產業布局,要推動水泥行業的錯峰生產來適度壓減產能。同時開展試點,引導工作基礎較好的重點地區率先取得去產能工作的突破,并進一步提升水泥產品檔次以拓展水泥產品功能。 馮飛指出,當前在去產能過程中,有幾方面問題是需要高度關注的,一是職工安置,二是資產處置。對于職工安置問題,要通過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部署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基金,主要用于職工安置。產能退出之后,盤活的土地資源的收入收益要優先用于職工安置。 此外要進一步完善企業的內部挖潛、內部退養、再就業幫扶等政策措施,將企業的主體作為和社會保障結合,共同來做好職工安置。關于資產處置,還是要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妥善處置企業的債務和銀行的不良資產。比如要落實金融機構的呆賬、壞賬核銷的財政政策,完善金融機構加大抵債資產處置力度的財稅支持政策等,同時還要嚴防逃廢債務的一些不法行為,切實保護債權人利益。 積極推動政策落實 馮飛指出,當前工信部在去產能方面的工作主要是落實決策部署。近期要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把鋼鐵去產能的目標任務布置下去。同時出臺鋼鐵、煤炭兩個行業的具體意見。 下一步,將通過積極推動各項政策的落實到位,特別是財政的獎補資金要執行到位,并關注職工安置工作,把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切切實實推進下去,確保任務的完成。 去產能任務落實的總體思路,要從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四個方面來推進這項工作。所謂市場倒逼,就是市場的倒逼機制。企業的主體作用,是以兼并重組為主要方式,要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兼并重組的主體還是企業。同時,地方組織實施,中央政府制定一些政策,包括一些財政的獎補資金來做這樣的工作。 馮飛強調指出,在需求不振、供給過快的前提下,去產能是必然的變化過程,而壓減的方式,主要還是通過市場倒逼,市場出清機制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政府采取激勵和兜底的政策。通過去產能可以恢復到比較合理的水平,最重要的表現是產品價格的上升,這樣企業的經營狀況才會好轉,企業的創新能力才能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