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唐山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冀東水泥”)發布2015年業績預告顯示,由于市場低迷、量價齊跌等原因造成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產生重大虧損近17億元。隨后,因業績虧損對冀東水泥經營、財務狀況可能產生的影響,被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面臨信用評級下調的風險。” 產能過剩、需求減少、量價齊跌使得眾多水泥企業在2015年預虧收尾。分析人士直指,業績虧損,源于大環境、投資者層面的下行壓力外,亦顯示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的轉型“陣痛期”中對產業調整的節奏的把握相對緩慢。“2016年上半年水泥業的壓力亦可能較大。” 冀東巨虧近17億,評級面臨下調風險 近日,水泥行業各大企業陸續發布了2015年業績預告,業績不出業內預料地持續虧損下滑勢態。 最新業績預告顯示,冀東水泥2015年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6.5 億至 17.5 億元,基本每股虧損1.224元~1.299元。 據記者查看往年財報獲悉,上述虧損指標是該公司近幾年來首次出現重大虧損情況,但公司凈利潤等重要指標已從2014年開始出現虧損。 冀東水泥是由國有獨資企業河北省冀東水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發起組建的股份制企業,水泥、熟料生產和銷售為主營業務。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度,冀東水泥單位生產成本較同期下降,銷售量也有所增長,但是由于水泥銷售價格的降低,導致公司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大幅降至3471萬元,較2013年同比大跌89.92%。同年的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等重要數據均為虧損狀態。 該企業給出的解釋是,2015年度公司所屬領域水泥產能依然嚴重過剩,供需矛盾不斷在擴大以及房地產等下游行業狀況不佳,導致區域市場需求低迷加劇。公司水泥銷量大幅下降且降價幅度大于成本降低幅度,造成公司水泥主業產生重大虧損。同時合營聯營公司投資收益同比減少。 財經評論員嚴躍進分析稱,出現虧損,實際上和其所處的行業產能過剩有關系。尤其從冀東水泥的區域布局看,京津冀區域實際上整個固定資產投資的節奏在下滑,實體經濟發展的壓力增大,對于水泥行業來說會有較大的壓力。 冀東水泥曾表示,2015年將充分釋放水泥產能,目標是銷售水泥7400萬噸,較2014年增長2.38%。但據其上述表述,2015年的擬定目標可能未達標。該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告訴記者,相關業績的具體數據將于4月中旬發布。 值得關注的是,2月2日,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鑒于業績虧損對冀東水泥經營、財務狀況可能產生的影響,聯合評級決定將冀東水泥之主體長期信用等級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觀察期間,該機構將持續關注冀東水泥的虧損情況,并評估最終結果對冀東水泥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產生的影響。 “被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一方面將使得冀東水泥的信用評級面臨下調的風險,另一方面可能會影響后續的融資模式。而對于冀東水泥來說,可能也意味著后續應該加快庫存的出清,否則庫存背后的資金壓力會比較大,進而惡化財務數據。” 分析師表示。 調整節奏緩慢,2016上半年承壓較大 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水泥產量24.7億噸,增速為1.8%,同比下降7.8個百分點,需求增速創二十多年來最低水平。2015年全年水泥產量23.48億噸,同比減少4.9%,25年來首現全年負增長。 盡管產能增長勢頭走低,但此前的產能嚴重過剩引發市場惡性競爭,產品價格持續走低,企業經濟效益大幅下滑,行業虧損面快速擴大。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規模以上建材企業實現利潤4492億元,同比降低6.9%。其中,水泥行業利潤330億元,同比下降58%。2015年出廠價格總體水平比2014年低3.3%,是近五年中最低水平。其中,水泥年平均出廠價格每噸270元,比2014年低29元。 據不完全統計,除冀東水泥外,四川雙馬、亞泰集團、福建水泥等多個水泥企業先后發布2015年虧損預告。 預告顯示,四川雙馬公司預虧12000萬元~10500萬元,該公司上年同期盈利3294.33萬元,2015年將由盈轉虧。福建水泥,預計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4500 萬元~36500 萬元。亞泰集團,預計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0000 萬元~20000萬元。 業內分析師稱,在整體經濟運行存在較大下行壓力的背景下,與水泥需求密切相關的投資增速的下滑是水泥需求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機構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地產投資數據保持低迷,其中1~12月累計房地產投資9.6萬億元,同比上升1%,增速環比下滑0.3%,投資增速持續7個月低于5%,后期有繼續探底可能。1~12月累計房屋新開工面積15.45億平方米,同比下滑14%。 嚴躍進稱,從地產投資的角度看,去庫存依然是一個較大的任務,而開發投資和新開工等指標的復蘇可能會相對緩慢,這會使得水泥行業的需求難以快速攀升。因此在2016年上半年水泥行業可能壓力較大,但是否能夠改善要看2016年下半年的地產形勢。 分析人士直指,業績虧損,源于大環境、投資者層面的下行壓力外,亦顯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的轉型“陣痛期”中對產業調整的節奏的把握相對緩慢。“目前部分地產相關企業正面臨資產重組,一定程度上會重構供應鏈條。對于水泥企業來說,目前要思考的是審視相應企業的戰略調整,進而制定營銷策略和產品研發策略。 “水泥行業在2015年面臨了較大的虧損壓力,到了2016年應該從傳統的需求中逐漸走出來,通過一些新興行業發現市場機遇。比如說后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將是一個重要板塊,這是部分水泥企業需要積極進入的領域。”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