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需求減緩和去產能的雙重疊加背景之下,中國水泥業或迎來行業大整合。 去年利潤大幅縮水 “去年全國水泥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由于產能過剩,水泥業價格低迷,有些企業甚至在虧本運營。”一位水泥業人士說。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全國水泥行業實現利潤總額329.7億元,同比下降58%,利潤不到上年的一半,甚至低于近七年的盈利水平。 據統計,按申銀萬國行業分類的水泥上市公司中,2015年整體業績不佳。其中,塔牌集團、同力水泥等8家公司業績預減,而亞泰集團、冀東水泥等7家企業業績虧損。金隅股份情況稍好,但預計2015年業績也要略減10%。 據數字水泥網統計,2015年全國31個省級地區中,有9個省出現水泥行業虧損,約占29%,河北和山西是行業重災區。其中,山西虧損最嚴重,虧損約21億元,其次是河北,虧損15.4億元??傮w來看,北方地區省份虧損較為嚴重,南方省份大多保持盈利。 虧損企業之中,冀東水泥很有代表性,公司公告直言:2015年度,公司所屬區域水泥產能依然嚴重過剩,供需矛盾不斷在擴大以及房地產等下游行業狀況不佳,導致區域市場需求低迷加劇。公司水泥銷量大幅下降且降價幅度大于成本降低幅度,造成公司水泥主業產生重大虧損。 “行業景氣的趨勢恢復,不僅需要去產能,還需要需求的復蘇。就產業發展而言,持續低迷的需求將倒逼行業產能去化。”長江證券范超判斷認為,我國水泥產業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 市場整合發令槍打響 “10年一輪回,2005年、2015年都是行業低點,但背景有所不同。2005年是水泥大發展前期的低點,而2015年是水泥發展熱潮之后市場下行的低點。去產能將是‘十三五’期間水泥行業重大命題,關系到產業如何發展、如何定位。”資深水泥專家劉作毅對工作人員如是說。 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孔祥忠說,2015年水泥熟料產能達到20億噸,水泥產能達到33億噸,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水泥產量是23.48億噸,比上一年減少了1.3億噸,產能利用率遠遠低于70%以下。 他認為,就目前水泥行業來說,最關鍵要解決的問題是遏制新增產能,淘汰和壓縮過剩產能。“這是必須首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整個行業的效益上不去,結構調整也沒法進行。”孔祥忠說。 對此,劉作毅認為,春節前已經透露出來的中建材和中材重組,有望成為2016年正式開啟中國水泥市場大格局變化的第一把鑰匙,這或許率先打響中國水泥過剩產能退出、提高產業效率的發令槍。 據分析,兩大水泥央企重組,或牽扯到雙方下屬的13家上市公司。截至2015年底,中建材熟料產能3億噸,中材集團8600萬噸,合計占到中國總熟料產能的22%,覆蓋中國所有區域的水泥市場。這兩家水泥業巨頭如果率先行動,對中國水泥產業的影響之大可以預見。 值得關注的是,近日中建材董事長宋志平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稱,解決過剩問題必須由大企業整合市場,增加行業集中度,以便讓過剩產能退而有序,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的正循環。 另一家水泥巨頭海螺水泥,今年也或加快并購步伐。工作人員注意到,不久前,安徽省國資委表示,安徽將繼續推動海螺集團對省外水泥企業的大規模并購,提升國內水泥市場份額,并加快國際化進程。而且,海螺水泥剛剛迎來了新的掌舵人,恰是大展手腳之時。 對建材行業來說,猴年承壓巨大,必須進行供給側改革,否則難以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壓力。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一位負責人向工作人員表示,“中國水泥業不僅需要去產能,還需要將這些僵尸企業盡快逐出市場,否則去產能很容易死灰復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