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下基本面較弱,行業處于淡季價格下行。水泥12月初即開始降價,環比走勢明顯差于去年同期。15年水泥產能運轉率約70%,新增約2%,在建還有約3%,預計16年仍將維持低迷態勢;玻璃產能利用率65%左右,在建產能10%,其中已建成待投產5%左右,且大量冷修產能形成較大壓力,2016年預計景氣低迷。 行業景氣的趨勢恢復,不僅需要去產能,還需要需求的復蘇。就產業發展而言,持續低迷的需求將倒逼行業產能去化,不過此前地方政府一定程度上的呵護和企業自身的協同使得產能去化之路漫漫無期,供給側改革的實施可能會加速這一去化過程。當然真正要看到行業景氣的趨勢恢復,不僅需要去產能,還需要需求企穩復蘇。因此對于供給側改革對水泥玻璃的影響應分成兩階段,階段一去產能前期的博弈性機會,滿足低持倉和低估值(1Xpb附近)時是比較好的介入機會且不建議戀戰,階段二需要去產能實質性進行且需求底部企穩,此時帶來盈利提升與估值修復的趨勢機會。 等待政策催化落地,投資機會在16年表現為脈沖式。供給側改革觀點如下:1、產能去化雖有意義但過程必然難且漫長,歐美、日本的市場化去產能持續了約5年;2、行政實施上看,水泥玻璃的民營占比較高,通過行政指標派發的難度更大些;地方阻力上看,水泥玻璃的去化相對容易些;動力上看,水泥1萬億產值,玻璃千億產值,體量較小其供給側改革對經濟作用小于鋼鐵煤炭。所以矛頭更指向鋼鐵煤炭。3、供給側改革的措施:大企業整合+僵尸產能退出,政策端靜待落地。4、16年對行業的影響判斷會是脈沖式,低配+低估的時候參與,但由于短期很難兌現持續性不會強,真正的趨勢機會需獲得進一步信息再確認。 標的建議找最差的區域。我們認為行政上很難實行強力的攤派措施,并且在去化時難免要給予補貼,那么最差的市場其自身市場倒逼的力量也最強,內部企業財務也最差,比如京津冀、新疆(西北),更何況還都有整合預期,并且京津冀在去化的同時區域需求也有望改善。對于主流的華東標的,由于在集中度上已經比較高,企業通過協同積累了一定現金,去化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