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砂漿網水泥價格能否觸底反彈,目前寄希望的就是基建項目在4季度大放光彩,但跟據綜合分析,基建投資很難完全抵消房地產投資帶來的影響。 上半年市場特征:量價齊跌 2015年1~6月份全國水泥產量10.77億噸,同比增速下降5.30%;1~7月份全國水泥價格(P·O42.5)272元/噸,同比增速下降18.30%。價格下調的幅度大于產量下調的幅度,并且下調的時間是在進入旺季后。 2015年水泥行業最大的看點是錯峰生產,意在淡季少生產或不生產,從而希望通過控制產能發揮緩解市場供需關系,迎接旺季到來。但今年市場表現卻事與愿違,大面積的錯峰生產不僅沒有穩住價格反而價格一路下跌,問題出在什么地方? 通過市場了解,淡季限產只是減少庫存問題;而水泥企業明白,限產后一年有效生產時間被壓縮,因此旺季一到,生產線就像繃緊的弓弦一樣滿弓發射。在今年需求大幅下滑背景下,幾天的全負荷后,生產庫又漲滿,漲庫只有降價,這就是今年的市場價格邏輯。 面對需求下滑,以往的限產保價模式愈發困難,產能過剩僅用“限”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物理上的“去”產能才能真正改善市場供需關系。實際上“去”產能在今年市場上已有表現,即使在旺季,價格走低已逼得一些企業被迫停產。針對產能過剩問題,專家已有呼吁,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政府應出臺政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而在經濟轉型期間,結構調整、提高集中度,正是產業最佳調整時機,限產能、去產能在這一過程中交互推進。在市場和政府雙作用力下會使產業轉型升級更為穩妥,例如政府逐步推進取消32.5水泥,是從產品上擠壓落后產能出局的一種形式。 下半年市場預判:最樂觀也僅看平去年 2015年下半年大家都有企盼,從今年上半年的產量走勢來看,平均每月比去年同期減量1,100萬噸,5月是上半年的最高產量,達2.2億噸。如若今年全年產量要和去年持平,下半年平均每月產量都要在2.3億噸以上,而7、8月兩月是淡季,因此沒有強有力的投資拉動,今年產量很難持平去年。 房地產受經濟轉型影響最大,并波及水泥產業,但房地產的市場政策非常清晰,“促銷、壓供”是房地產業2015年的市場策略,而且效果明顯。首先是政府從政策上放松對購房限制,并采取多種營銷手段促銷,6月銷售由負轉正,其核心就是降庫存、套現金;其次持續降低新開工房地產項目,改善供需關系。房地產這“促銷壓供”策略中的"供"直接影響了下游產業,水泥企業明顯感到商混的訂單縮水,較去年僅減少20%的就算不錯。從數據分析和市場了解來看,這一態勢到明年上半年都難有根本改變。 上半年,市場看低,價格走低幅度大于產量下降幅度;下半年,市場看"多(基建)",但價格能否觸底反彈?當然這既需要外部環境,又需要產業內有可操作的市場應對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