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狀:砂漿“禁現”三年收效甚微 11月8日,記者從市散裝水泥辦公室(以下簡稱“散裝辦”)的一份《關于十堰市干混砂漿推廣現狀及建議的匯報》中了解到,十堰是國家確定的第三批砂漿“禁現”(禁止使用現場攪拌砂漿)城市,2010年十堰也正式發文,要求從當年7月1日起,在城區范圍內全面實行砂漿“禁現”。不過,3年時間過去,砂漿“禁現”工作仍步履維艱。 “據我們調查,今年使用預拌砂漿(含干拌砂漿和濕拌砂漿)的只有日盛·中央華府、萬秀城、人民醫院等幾個建筑工地。”散裝辦主任張正國告訴記者,據 散裝辦連續三年的統計監測,城區建筑市場如果全部采用預拌砂漿的話,每年的使用量估計在60萬噸左右,而且十堰預拌砂漿的生產能力,也已達到60萬噸。不 過,目前城區預拌砂漿的年使用量僅2萬噸左右。 問題:現拌砂漿污染環境浪費大 砂漿“禁現”難,難在哪里?散裝辦主任張正國告訴記者,主要原因是很多開發商或施工單位質量控制意識淡薄,習慣使用現拌砂漿,多數人對使用現拌砂漿潛在的質量等問題沒有足夠認識。 張正國說,由于現代建筑的墻體材料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從粘土磚換成了粉煤砌磚等,這些新型墻體材料吸水性相當高,而現拌砂漿就是用黃沙、水泥兌 水,其成分已不適合當下新型的墻體材料。“現在建筑施工中常常遇到的外墻開裂、空鼓、滲水等問題,與使用現拌砂漿有直接聯系。” 另外,現拌砂漿是在地面上將沙子和水泥加水攪拌,往往現場粉塵多,嚴重污染了環境。 除此之外,現拌砂漿浪費也很嚴重。包括運輸過程中的“跑冒滴漏”、材料進場露天堆放造成的損耗,攪拌過程中篩、揚等程序帶來的污染和浪費等等。 而俗稱建筑業“方便面”的預拌砂漿則能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預拌砂漿采用工廠化生產,可根據各種新型墻體材料需求進行科學的成分配比,并在材料中廣 泛使用各種添加劑。另外,預拌砂漿從生產、運輸到使用,都是在全封閉的槽罐中進行,不但降低了環境污染,還最大限度地杜絕了浪費。” 算賬:預拌砂漿其實并不貴 “使用預拌砂漿成本高,不合算。”采訪中,不少施工單位負責人表示,這也是砂漿“禁現”難的原因之一。 對此,他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建筑工地現場配置攪拌砂漿,每噸直接成本約200元,再加上設備、人工等,每噸現拌砂漿的成本應該在230元左右,而目前十堰預拌砂漿的供應價格是260元/噸,使用攪拌砂漿每噸可節省30元。、 不過,十堰宜居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興成則對此持不同意見。他告訴記者,從表面看,預拌砂漿成本比現場攪拌砂漿貴,但預拌砂漿配比嚴格,質量穩定, 有效解決了現場攪拌存在的損耗大、質量不穩等問題,也更適應新型墻體材料,“再加上現場攪拌時的損耗,及運送水泥、黃沙付出的人力成本等,預拌砂漿與現場 攪拌砂漿成本實際相差無幾。 ” 而且,據調查顯示,由于機械化程度高,操作簡便,預拌砂漿施工效率比傳統現拌砂漿要高2-4倍。 建議:砂漿“禁現”納入程序化管理 采訪中,有業內人士指出,砂漿“禁現”收效甚微還源于相關職能部門監管缺失。 “2007年十堰全面推廣預拌混凝土使用時,各部門緊密配合,在全市范圍內多次聯合開展執法行動,對不按規定使用預拌混凝土的建筑單位,采取曝光、 約談甚至是直接開罰單等措施,有效推動了預拌混凝土在全市范圍內的規范使用。”散裝辦一位負責人表示,如果砂漿“禁現”3年里,也能采取類似有效措施,預 拌砂漿的推廣工作也不至于出現如今的尷尬局面。 對此,張正國也表示,如果各職能部門都能齊抓共管,多環節為推廣預拌砂漿“保駕護航”,當預拌砂漿的市場規模擴大,自然也會推動價格的下調,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推廣預拌砂漿,是實現資源綜合利用、改善環境的有力舉措,是利國利民的大事。”一位業內人士建議,政府部門應把預拌砂漿的使用納入程序化管理,從設計審圖、施工過程,到竣工驗收備案等各環節,相關職能部門都要監管到位,并公布舉報電話,甚至建立有獎舉報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