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4日,大河報記者從在京舉行的南陽國宇收購德國威爾伯特集團發布會暨中國企業走出去研討會上(如下圖)獲悉,南陽國宇正式完成對歐洲最大動臂塔機制造商威爾伯特集團的整體并購,成為河南首例、中國第三起成功并購德國整機企業的案例。 事件 豫企抄底歐洲老牌名企 作為此次并購的主角之一,南陽國宇密封發展有限公司此前幾乎不曾進入大眾視野。不過,在汽車密封材料領域,它是響當當的“隱形冠軍”。 相關信息顯示,南陽國宇是國內擁有核心技術的綜合性汽車密封材料以及相關密封件生產企業,在汽車用環保型無石棉密封材料和氟橡膠密封件等領域的技術研究和創新方面位居國內同行業的領先地位。通用、大眾、菲亞特、PSA標致雪鐵龍、豐田、現代等汽車集團均為其客戶。 作為并購對象,德國威爾伯特集團是一家有著80余年歷史的老牌企業,這家歐洲最大的動臂塔機制造商、全球領先的塔機租賃商,具有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其大型塔機的起重能力、精度及安全性在歐洲首屈一指,在全球特大型工程中占有絕對領導地位。 “威爾伯特的產品分布于全球各地,俄羅斯索契冬奧會場地建設即采用其塔機。”威爾伯特集團一位高管對記者透露了一個細節。 據了解,受到自2008年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以及之后的歐元危機影響,威爾伯特集團在歐洲建筑行業總體不景氣的背景下也陷入了財務困境,其生產子公司的經營一度出現困難。而其一直盈利的租賃公司因提供給生產公司的擔保而被拖入破產保護。 從去年6月開始,南陽國宇開始與威爾伯特集團展開接觸,經過8個月論證談判,于2014年2月簽約,并于今年6月1日成功完成全部資產交割。 “像威爾伯特這樣品牌在全球叫得響,又擁有重型塔機制造核心技術的企業,其設備、技術都沒問題,具備塔機相關完整產業鏈,只要給它輸點血,立刻就能復活。”南陽國宇董事長王亦拓認為,公司抓住了合適的收購時機。 記者獲悉,這場并購的收購總金額約為2500萬歐元(含運營注資),約合人民幣2.1億元,標的資產約1.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 疑問 豫企完成跨國并購,如何消化“大塊頭”? 河南企業并購歐洲行業龍頭企業,未來能不能消化下?這是很多人的疑惑。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所長裴長洪表示,南陽國宇將面臨新的挑戰。第一,相對過去的出口業務,南陽國宇將要進行的是一種新的國際化經營,統籌南陽國宇和德國威爾伯特兩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這對于企業高管層是一個挑戰。其次,還面臨著這兩個生產企業的文化溝通和融合。 “關于威爾伯特集團今后的發展路線,我們將會全部保留并將發展德國的生產及租賃業務、保留現有雇員、繼續使用原有管理團隊。”王亦拓解釋說,“一言以蔽之,我們對威爾伯特集團實行戰略管控型管控模式,主要以戰略規劃為主,不會具體干預其生產經營。” 在他看來,在文化融合上,德國具有與中國一樣悠久的歷史文化,南陽國宇將會充分尊重各自的宗教信仰及文化,重視發展文化認同。 據透露,注資后威爾伯特集團的商譽和企業盈利能力因其技術上在大型塔機和動臂塔機的先進性馬上得到恢復,在收購完成當月便實現盈利,持續盈利前景看好。 王亦拓說:“此次并購后,可以將南陽國宇的制造業產品線由汽車零部件延伸至重型起重機的整機產品,帶領國宇公司進入國際高端裝備制造業供應鏈體系。” 目的 收購完成后,威爾伯特集團的一個重要戰略目標,即是巨大的中國市場。 “此次并購為南陽國宇‘走出去’搶占了歐洲橋頭堡,同時又為以后‘轉回來’搭建了國際平臺。”王亦拓透露,“中國城鎮化將催生大量工程機械需求,威爾伯特的品牌將在歐美市場之外的中國高端市場,發揮其標準制定者和行業領導者的角色。” “現在最大的需求在哪兒呢?在中國。中國近十年工程機械快速成長,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實現在中國生產塔機不僅可以填補中國市場空白,在中國獲得銷售利潤,還可以銷售全世界。”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說。 記者從現場獲悉,威爾伯特集團未來在中國的擬建項目總金額約5億元人民幣,項目完工后可生產國際最高級別的重型起重機產品,是國家十二五規劃重點扶持的高端裝備制造業產品。 “這一項目初步預計落戶河南,建成后將成為中原地區乃至全國較大的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同時帶動周邊地區零部件配套業的發展。”南陽國宇一位高管透露說。 瞄準中國市場,“走出去”目的還是“轉回來” 中國企業面臨國際并購的黃金時期 鄭新立告訴記者,河南是制造工業大省,合適的海外并購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通過并購,可將海外企業的技術、資源、國際營銷網絡納入自我體系,提升自主創新和跨國經營能力。 在鄭新立看來,中國企業正在進入國際并購的黃金時期,豫企要抓住這一機遇。首先,當前中國外匯儲備很多,已經接近四萬億美元,且還在不斷增加,但回報率只有3%而且還要承擔外匯儲備貶值的風險。通過國際并購是提高外匯儲備使用效率的一個最好的途徑。第二,國內企業正處在產業升級階段,有在國際上并購企業的需求,并且可通過國際并購獲取國外企業現成的技術資源和國際營銷網絡,彌補中國企業短板。第三,中國已經擁有一批具有國際并購能力的市場主體。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則建議,中國企業并購海外企業,一定要放低身段。“特別是像德國一家近百年經營的企業,內在一定有很好的東西。當然我們有自己的文化,未必完全照搬,但是一定要認真謙虛學習對方先進的東西,提升自己的技術、管理以及營銷渠道建設水平。” ![]() ![]() 更多行業信息 新型砂漿網:http://www.www.azcospm.cn/ :http://www.bwgcw.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