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600年前,古人用糯米摻白灰砂土制造的“明代水泥”建造了武當山遇真宮;如今,技術人員采用這種古老的傳統工藝修復遇真宮宮墻。連日來,在遇真宮原地墊高保護工程文物復建現場,這一古老傳統工藝“復活”。
遇真宮是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兩年多的墊高體沉降觀測、文物復建基礎地質勘察與專家論證,遇真宮原地墊高保護工程文物復建日前正式啟動。遇真宮是明年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參觀考察活動備選路線,為加強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武當山特區繼續推進遇真宮墊高保護工程。
2012年8月1日9時,隨著12臺千斤頂同時工作,重約1200噸的武當山遇真宮西宮門緩慢上升,標志著武當山遇真宮整體頂升工程啟動。遇真宮整體工程需要頂升15米,近五層樓高,是目前世界上同類工程之最。
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距今大約1500年前,中國古代的建筑工人通過將糯米湯與標準砂漿混合,發明了超強度的“糯米砂漿”。糯米砂漿比純石灰砂漿強度更大,更具耐水性。古代工匠利用糯米砂漿修建墓穴、寶塔、城墻,其中一些建筑存在至今。此次遇真宮原地墊高保護工程文物復建,技術人員采用這種古老的傳統工藝,修復遇真宮宮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