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線-杭州頻道6月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周洲)“在余杭區的某工地,現拌砂漿的違規操作,從發現到處置,不到12個小時!”6月8日,在杭州市預拌砂漿推廣應用辦公室,工作人員興奮地告訴記者。
而在以往,處理此類的違規操作,則要花費1-2天的時間。大大提高監管效率的,是日前全市推廣應用的預拌砂漿動態監管平臺。
什么是砂漿?簡單來說,就是建筑業的“粘合劑”。砂漿由黃沙、水泥等用水攪拌后形成,用于砌筑、抹面以及地面等工程,也就是我們拿到毛坯房子看到的墻面體。
據工作人員介紹,原先的砂漿是工地現拌的。拌漿的質量,全憑師傅的經驗,這也導致了砂漿質量的參差不齊;黃沙漫天、塵土飛揚的景象不僅污染環境,也不符合“美麗杭州”的打造。
有沒有更科學、更環保的拌漿方式?2011年7月1日起,杭州市出臺條例,規定全市性招標的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均必須使用預拌砂漿
由杭州市建委搭建,預拌砂漿動態監管平臺的上線,給杭州工地的文明施工,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
平臺系統如何運行?工作人員介紹,建設工地開工后,都矗立若干個砂漿儲料桶。今后,進入工地的這些料桶都必須安裝GPS流量監測芯片。
這個芯片實行GPS定位,實時記錄每次料桶下料數量,并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全市預拌砂漿使用監控平臺。
目前,整個大杭州范圍內共有在建工地4200多個,動態監管平臺已基本實現杭州全覆蓋。施工企業對于砂漿的使用量,就在整個平臺的嚴密監控之中。
記者在市預拌砂漿推廣應用辦公室大屏幕監控平臺看到,一個個工地的砂漿罐的數據都在發生動態變化,大約15秒就能更新一次數據。
工作人員隨意點擊某個工地,就能在平臺上實時看到預拌砂漿使用情況,并對其上線情況、累計使用情況、工程進度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掌握其砂漿使用狀態。
“對砂漿使用量明顯達不到設計量的,系統進行統計匯總后,我們可以隨時前往工地調查原因。”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平臺在實時接收數據的同時,若某工地發生“斷網”也會及時記錄,并可統計斷網時間段,便于管理人員及時發現并詢問工地狀況。
除這套統一的動態監控平臺系統外,市、區相關工地監管人員,可安裝手機APP端隨時查數據,并通過APP端進行現場攝錄工地違規行為,作為后續對工地現拌查處依據,提高日常監管效率。
“按照每使用1萬噸預拌砂漿、減少碳排放900噸來推算,杭州六年來,已經累積了61.74萬噸的碳排放量,節能減排效益十分可觀。”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在之前引入工地視頻物聯網、霧炮除塵設備等基礎上,這一次,杭州又一次升級工地監管方式,從源頭抓起,新建預拌砂漿使用動態監測系統,實時動態監測、累計統計各工地的砂漿使用狀況,提升查處水平,讓杭州的天更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