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報訊(首席記者 徐蘊海)海綿城市技術將進入我市保障房小區,昨天,位于西環路西側、梅亭苑北側的2013-G-128地塊定銷房項目即驛東苑小區首幢高層住宅結構封頂,該小區的建設方介紹,小區內將設置雨水收集系統,投入使用后預計全年可節水2萬噸。 驛東苑小區地處姑蘇區蘇胥路以東、恒勝路以西、酒廠路以北,總占地面積約6.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21.7萬平方米,由蘇州城投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小區內設有13幢高層住宅樓、1624套住宅,并設有2幢配套用房。其中,1624套住宅分為6種戶型,面積分別為60、70、80、90、105和120平方米。昨天首先封頂的是2號樓,樓高22層,其住宅部分有20層。驛東苑小區的項目經理高文介紹,保障房建設是我市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來,僅蘇州城投公司已累計建設了近100萬平方米的保障房。憑借多年建設經驗,他們在驛東苑小區建設中,針對容易出現質量通病的部位,從設計到施工都進行了改進。 住宅樓的陽臺、空調板、水管井、消防管井、飄窗部位等都采用了混凝土止水導墻,相較以往的墻磚,更牢固,也能更有效地防止滲漏。為有效防止裂縫,每一戶的門窗洞口都采用了小框架的鋼筋混凝土墻,替代原先的砌塊墻體。在建筑物與外界交界處均按規定進行保溫處理,沿高架的住宅均采用通風隔音窗,“建筑的部分標準優于周邊同期開發的商品房標準”,高文說。 為了防止不合格材料進入現場,施工中全面采用預拌砂漿,高文說,僅此一項就增加成本700萬元,但是可以解決現場砂漿配合比不穩定的頑疾,有效保證墻面粉刷、屋面找平等建設環節的質量。 作為海綿城市的技術手段之一,雨水收集系統將進入驛東苑小區。按照施工方案,小區利用管道設施收集屋面和道路的雨水,集中匯入一個容積約450立方米的地下雨水收集池,經過處理后可以用來灌溉小區內的綠地,通過雨水的循環使用,預計該小區每年可節水2萬噸。 在小區施工期間,建設和施工方對土方運輸、場內堆土、垃圾處理、材料堆放、混凝土澆筑等實施全面管理,現場有專人清掃灑水,并通過裸土覆蓋、場地硬化、進出車輛沖洗等措施來控制揚塵、噪聲等,將施工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控制在標準之內。 據悉,今年7月驛東苑小區的13幢高層住宅將全部封頂,預計到2017年底該小區將全面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