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完成200項重點標準制修訂工作,立項并啟動300項新材料標準研制,開展50項重點標準預研究,基本形成重點領域發展急需的、具有創新成果和國際水平的重要技術標準體系
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部署,為貫徹落實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做好新材料產業標準化工作,建立完善新材料產業標準體系,促進新材料產業發展,工信部近日下發《新材料產業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
我國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黃金、稀土等原材料工業規模巨大,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截至2012 年,原材料工業現行有效標準11814項,占工業和通信業現行有效標準的20%。各行業日益重視新材料標準化工作,新材料標準制修訂步伐加快,2010年以來發布了碳纖維、光學功能薄膜、功能陶瓷等100余項新材料標準,推動了原材料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但總體上看,我國材料標準體系仍以傳統材料標準為主,新材料產業標準體系尚未健立,關鍵標準前期研究、技術攻關相對不足,標準制定所需的工藝參數、材料性能等基礎數據缺乏。以我國技術和標準為基礎的新材料國際標準未取得突破,被動跟蹤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情況比較突出,難以滿足新材料國際經濟技術交流合作需求。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的400個重點產品涉及近千項標準,大多數需要新制定。為促進新材料產業發展,充分推動新材料技術創新與產品更新換代,迫切需要加快新材料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工作。
《計劃》指出,新材料產業標準化工作要以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為導向,以支撐新材料產業發展對標準的需求為核心,以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為依托,加快重點新材料標準研制步伐,加強新材料標準化工作基礎能力建設,積極參與新材料國際標準化活動,全面提升新材料產業標準質量,推動新材料標準有效實施,形成覆蓋面廣、創新性強、重點突出、開放協調的新材料產業標準體系,為促進新材料產業健康發展,增強產業競爭力提供保障。
《計劃》強調,到2015年,完成200項重點標準制修訂工作,立項并啟動300項新材料標準研制,開展50項重點標準預研究,爭取覆蓋“十二五”規劃提出的400個重點新材料產品,基本形成重點領域發展急需的、具有創新成果和國際水平的重要技術標準體系;新材料國際標準化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提出20項新材料國際標準提案,推進若干國際標準的立項和制定,在稀土新材料、稀貴金屬材料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新材料產業標準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實現產品標準、方法標準、基礎標準的相互配套、緊密銜接。力爭通過3年努力建立起一個與新材料產業發展相適應,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新材料產業標準體系。
《計劃》指出,我國新材料產業要在三年內,重點完成以下任務。一是加大重點新材料領域標準制修訂力度,其中在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重點研制電光陶瓷、壓電陶瓷、碳化硅陶瓷等先進陶瓷,微晶玻璃、高純石英玻璃及專用原料,閃爍晶體、激光晶體等產品標準,加快材料雜質檢測、試驗方法等配套標準制修訂步伐,強化配套標準研制。完成特種玻璃、氮化硅陶瓷材料等領域50項重點新材料標準制修訂工作,提出30項重點標準研制計劃,開展5項重點標準預研究等。
二是積極開展重點新材料標準應用示范。以高強鋼筋、功能性膜材料、特種玻璃、稀有金屬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復合材料等領域標準為樞紐,面向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領域對新材料的需求,構建上下游聯合、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標準制修訂與實施機制,提高新材料標準適用性,充分發揮標準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選擇重點新材料領域,在部分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重點新材料標準應用示范專項工程。依托部省合作機制,積極推動地方新材料標準化工作,以新材料標準為依據,探索開展新材料產品認定達標工作。
三是加快推進新材料產業國際標準化工作。緊密結合“十二五”規劃重點,抓緊開展新材料產業國際標準以及國外先進標準對比分析研究,尋找我國新材料產業標準與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的差距。圍繞新材料產業和應用需求,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加快轉化先進、適用的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提升我國新材料產業標準的技術水平。加強新材料產業國際標準化發展趨勢與動態分析,開展新材料產業國際標準化工作技術儲備,建設新材料國際標準提案項目庫,推動自主新材料技術標準走向國際。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或單位參與新材料產業國際標準化工作,建立國際標準溝通平臺,爭取新材料產業國際標準化工作主動權,提升我國新材料產業國際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