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鱷裂:漆膜表面上出現類似鱷魚磷片的規則裂紋的現象。 可能的成因: ●在柔韌性較強的涂層(如乳膠底漆)上涂裝了硬度極高的涂料(象醇酸磁漆)。 ●在底漆未干時就涂面漆。 ●油性涂料由于溫度的波動而自然老化;持續的伸縮導致涂膜喪失了彈性。 常見外墻涂料問題的解決方法 解決方法:將舊漆膜徹底鏟除并打磨表面。大面積施工時,可以使用熱噴槍來提高施工時,可以使用熱噴槍來提高施工效率,但注意避免點燃涂料或基材。 表面要用優質乳膠或油性底漆打底,再涂裝高質量的外墻用乳膠漆。 起泡:由于漆膜局部失去附著力,與基材表面分離而鼓泡的現象。 可能的成因: ●涂裝在直射陽光下發熱的表面。 ●在潮濕的表面上涂裝溶劑型或醇酸涂料。 ●濕氣穿過外墻面揮發(相對于溶劑型或醇酸涂料而言,乳膠漆不易發生這種情況)。 ●乳膠漆干燥后不久,特別是表面預處理不夠充分時,就暴露在露水、濕氣或雨水中。 解決方法: ●如果氣泡延續至基材:設法消除濕氣的來源。修補松動的填縫膠;考慮安裝排風扇。 去除氣泡(見下條)。 ●如果氣泡未延續至基材:將它們刮去,隨后進行打磨;任何出現裸木的地方都要上底漆,然后重涂優質外墻涂料。 粉化:在風化的過程中,漆膜的表面會形成一層細細的粉末,它能導致漆膜褪色。盡管對于漆膜的磨損一定程度的粉化是正常、合理的,但對漆膜的過度侵蝕會造成嚴重的粉化。 可能的成因: ●使用了低檔的、顏料含量高的涂料。 ●在外墻上使用了內墻涂料。 解決方法:首先用硬質鬃毛刷(或磚石表面上使用鋼絲刷)把殘存的粉化物盡可能都清除,然后用橡膠軟管接水或用動力清洗機徹底沖洗。干燥后,用手檢查表面上任何殘存的粉化物。 如果還有看得見的粉化物存在,就涂裝優質油性或100%純丙乳膠漆底漆(或在磚石表面使用類似的封閉劑),然后重涂優質外墻涂料;如果只有少量或沒有粉化物殘留,而且原來的漆膜完好無損,則不需要上底漆。 粉化物流掛:由受到過侵蝕的涂層產生的粉化物被沖洗到其下方區域(如磚墻),破壞整體外觀(見粉化)的現象。 可能的成因: ●使用了低檔的、顏料含量高的涂料。 ●在外墻上使用了內墻涂料。 ●在工廠預涂的金屬壁板受到侵蝕。 解決方法:把殘存的粉化物盡可能都除去(見粉化)。 用硬刷配合洗滌劑刷洗被污染的區域并徹底沖洗。如果污染情況嚴重,可能要使用酸洗。 不管用何種方法處理,如果受影響的墻面干燥后變色,就要考慮在其上涂裝優質乳膠漆。受侵蝕的鋁板在涂裝優質外墻用乳膠漆前必須徹底清洗(建議使用動力清洗機)。 開裂/片落:干燥的漆膜至少有一層裂開,最終導致涂膜的完全破壞。在早期,會出現發絲狀裂紋。 隨后,涂層就會成片地剝落。 可能的成因: ●使用了附著力和柔韌性差的劣質涂料。 ●過度稀釋涂料或涂裝得太薄。 ●表面預處理不好,涂裝沒有打底的裸木時尤其如此。 ●在寒冷或有風的條件下涂裝,使乳膠漆干燥過快。 解決方法: ●修補尚款延續至基材的開裂的可行方法是,用刮刀或鋼絲刷除去已經松動或將要剝落的漆片,磨圓邊角,在裸露處打底并重新涂裝。 ●如果裂紋已達基材表面,用刮削、打磨和/或使用熱噴槍去除所有的涂層,然后上底漆,并重新涂裝優質外墻乳膠漆。 沾污:在漆膜上積聚污漬、灰塵顆粒和/或其它碎屑,類似于生霉的現象。 可能的成因: ●空氣污染物、汽車尾氣、飛塵聚集在房屋的墻壁和水平邊框上。 ●使用了劣質涂料,尤其是低檔的緞光或半光涂料。 ●泥土飛濺到壁板上。 解決方法:在打底和涂漆前洗去表面上所有的污物。 如果不能確定出現的問題是灰塵還是霉菌,可以做一個簡單的現場測試(見發霉)。用板刷和洗滌劑洗去污物,隨后用軟管接水徹底沖洗。 特別臟的地方要用動力清洗機來處理。 盡管積垢不能被完全除去,高質量外墻乳膠漆可提供優良的耐沾污和耐洗擦性。 而且,高光涂料比平光涂料更耐沾污,因為平光涂料更多孔并更易積聚灰塵。同樣,使用專門為抗沾塵設計的優質乳膠漆。 風化/長斑:水分從砂漿或磚石中滲出時,帶出堅硬的白色鹽狀物質的現象。 可能的成因: ●表面預處理不充分,沒有除凈表面上原有的風化物。 ●過多的潮氣從磚石外墻的內部散出。 解決方法:如果原因是過多潮氣,就要行采用修理房頂、清理排水溝和落水管,并用優質水性純丙或硅丙填縫膠修補磚石裂紋的方法消除水分的來源。 如果潮氣來自建筑物的內部,特別是在廚房、浴室和洗衣房等處,就要考慮設置通風口或安裝排風扇。再用鋼絲刷、電動刷或動力清洗清除風化物和所有的疏松物,并用水徹底沖洗表面。 然后涂裝優質水性或溶劑型磚石封閉涂料,并讓它完全干燥;隨后再涂裝一道優質外墻涂料、磚石涂料或彈性墻面涂料。 褪色/保色性差:漆膜過早和/或過度的顏色變淡,這種現象通常出現在面向南方,被充足陽光曝曬的表面上。 也可能是涂層粉化的結果。 可能的成因: ●在外表面上使用了內墻涂料。 ●使用了劣質涂料,導致涂層迅速降解(粉化)。 ●所用涂料的顏色特別容易受紫外線輻射的影響(某些亮紅色、藍色、黃色尤其為顯著)。 ●用非調色的白色涂料進行調色,或者用淺色或中色度基漆調制深色涂料。 解決方法:如果褪色或保色性差是由粉化造成的,就要盡可能清除粉化物(見粉化)。 重涂時,一定要使用顏色適合在室外應用的優質外墻涂料。 起霜:漆膜表面上的白色鹽狀物質。 在任何顏色的涂料上都有可能出現這種問題,但在白色和淺色涂料上并不十分明顯。在磚石基材上,這種現象會被誤認為是風化(見風化/長斑)。 可能的成因: ●多數情況發生在被遮擋的墻面上,因為這些地方得不到雨水、露水和其它潮氣的清洗(如屋檐下,門廊的天花板上)。 ●使用了配有碳酸鈣填料的深色涂料。 ●在含有碳酸鈣填料的底漆或面漆上涂裝了深色涂料。 解決方法:起霜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 一般不易被洗凈。而且,在涂裝新的面漆后,這種現象還會出現。 嚴重時還會影響附著力。最好的補救辦法是用鋼絲刷擦洗磚石基材,或打磨木質表面,把霜除去并洗凈。 在涂裝優質外墻涂料先上一道醇酸底漆。 接痕:涂裝時,干濕涂層搭接處的顏色加深或光澤度提高的現象。 可能的成因: ●用水將涂料過度稀釋。 ●涂裝時未能保持'濕邊'狀態。 解決方法: ●涂裝時向前涂完一塊待涂區域后,再反向涂裝剛上過漆的區域以保持濕邊。這種方法(涂裝時從'濕到干',而不是反過來)有助于得到均勻平滑的外觀效果。 最好的方法是縮小待涂區域的面積,且在自然連接處中斷,如窗、門、拐角處等(為裸木著色時尤為重要)。 ●不要用水稀釋涂料。 生霉:在涂料或填縫膠表面出現的黑色、灰色或褐色區域的現象。 可能的成因: ●多發生在潮濕、見光少或無直射陽光處(在北墻和屋檐下最為常見)。 ●使用了防霉劑含量不足的劣質涂料。 ●磚石或裸木在涂裝前未上底漆。 ●涂漆前,沒有將基材或涂層上的霉菌清理干凈。 解決方法:在變色的地方滴幾滴家用漂白劑,以檢測霉菌是否存在。 如果污點消失了,說明它們是霉菌。用稀釋的家用漂白劑(一份漂白劑兌三份水)擦洗表面,以徹底清除霉菌,工作時要戴橡膠手套和護目鏡。 也可以使用動力清洗機。徹底沖洗后,裸木要上底漆,隨后涂裝一至兩道防霉劑含量較高的優質外墻涂料。 釘頭銹蝕:漆面上透出紅棕色污跡的現象。 可能的成因: ●未鍍鋅的鐵釘頭開始生銹,鐵銹滲透到面漆上。 ●沒有把未鍍鋅的鐵釘敲入基材內及用膩子填平。 ●鍍鋅的釘頭因被打磨或過度鋟蝕而開始生銹。 解決方法:當涂裝帶有未鍍鋅鐵釘的新建外墻時,可行的做法是先把釘頭敲入基材內,再用優質水性純丙填縫膠填平。每個釘頭區域都要做局部打底,然后涂裝優質乳膠漆。 當重新涂裝已有釘頭銹蝕的外表面時,要先洗凈銹跡,并打磨釘頭,隨后象新建筑一樣做表面預處理。 涂料不相溶:將乳膠面漆涂裝在多層陳舊的醇酸或油性涂料上時,附著力喪失的現象。 可能的成因:在含有三、四道以上陳舊的醇酸或油性涂料上涂裝乳膠漆時,會造成舊漆膜從基材表面翹起。 解決方法:重涂時使用醇酸或油性涂料。 或把舊漆膜徹底去除,在涂裝優質外墻乳膠漆前,先做表面預處理-清潔、打磨并在必要的地方局部打底。 剝落:由于附著力差而導致漆膜脫落的現象。 如果有一道底漆和面漆,或多道漆,剝落可能會涉及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涂層。 可能的成因: ●潮氣從未加填縫膠的接縫處、填縫膠受損處或房頂、墻壁的漏洞處滲出。 ●過多的潮氣從外墻面滲出(尤其當使用油性涂料時)。 ●表面預處理不充分。 ●使用了劣質涂料。 ●在潮濕的表面上使用油性涂料。 ●漆膜早期起泡(見起泡)。 解決方法:嘗試找出并消除潮氣的來源(見風化/長斑)。 做表面預處理,用刮刀或鋼絲刷除去疏松的涂層,打磨粗糙的表面,并為裸木上底漆。最后用優質外墻100%純丙乳膠漆重新涂裝,以獲得最佳的附著力和耐水性。 耐堿性差:新的磚石基材上的漆膜褪色并全面變質的現象。 可能的成因:在固化不足一整年的新磚石基材上涂裝了油性涂料或苯丙乳膠漆。 新的磚石基材中往往含有堿性很強的石灰。在石灰有機會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充分反應之前,磚石基材的堿性始終很強,以至于會破壞漆膜的完整性。 解決方法:涂裝前,允許磚石基材固化至少為30天,最理想的時間為一年。如果條件不允許,油漆工要先上優質抗堿性封閉劑或乳膠底漆,再涂裝高質量100%純丙外墻乳膠漆。 這些涂料中的100%純丙粘結劑可抵抗堿的攻擊。 對鍍鋅金屬的附著力差:涂料在鍍鋅金屬基材上失去附著力的現象。 可能成因: ●表面預處理不當,如沒有把銹跡徹底除凈。 ●涂裝油性涂料或乙烯基乳膠漆或有光表面。 ●在涂裝前沒有打磨烘烤瓷漆或有光表面。 解決方法:用鋼絲刷把金屬表面的所有銹跡除凈,然后涂裝100%純丙防腐乳膠漆(通常一道就足夠了)。 新的或已涂過漆的鍍鋅金屬,且表面完全無銹,可直接涂刷優質100%純丙乳膠漆,而需上底漆;但是,在涂裝油性或乙烯基乳膠漆作面漆前,應在未上漆的鍍鋅金屬表面上先上金屬底漆。 保光性差:漆膜的破壞導致過度或過快失去面漆光澤的現象。 可能的成因: ●把內墻涂料用在了戶外 ●使用了劣質涂料。 ●將高光醇酸或油性涂料用在陽光直射的區域。 解決方法:在陽光的直接照射下,涂料中的粘結劑和顏料會發生降解,導致涂層粉化并失去光澤。盡管所有類型的涂料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失去一些光澤,但是劣質涂料會比高檔涂料更早地失去光澤。 優質100%純丙乳膠漆中的粘結劑特別能抵抗紫外線的輻射,而油性和醇酸粘結劑實際上卻是在吸收這種輻射,使粘結劑遭到破壞。保光性差的漆膜表面的預處理方法與處理粉化表面類似(見粉化)。 表面活性劑的析出:乳膠漆中的水溶性成分在漆膜表面凝聚后形成的污跡,有時還帶有光澤,通常為黃褐色外觀。與白漆或工廠調色的涂料相比,著色漆更易發生這種情況。 可能的成因: ●在較寒冷而潮濕的條件下,或就在此發生前進行涂裝。過長的干燥時間,使涂料中原本能夠自行揮發或被雨水、露水帶走的水溶性成份,在漆膜完全干透前上升至表面。 ●霧氣、露水或其它潮氣在干燥后不久的漆膜上干燥。 解決方法:如果預報晚上或夜間會出現寒冷而潮濕的天氣情況,應避免在傍晚施工。 如果問題大約出在涂裝后的第一天,水溶性物質相對來說容易被沖洗掉。幸運的是,即便問題很嚴重,也能在一個月左右消失。 表面活性劑析出不會影響涂膜最終的耐久性。 丹寧酸染色:因基材的丹寧酸滲透到漆膜表面而形成的棕色或褐色污跡。 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著色木材'上如紅杉、雪松、桃花心木等,或在其它樹種已上過漆的木節上。 可能的成因: ●涂漆前未能很好地上底漆或封閉基材面。 ●使用了抗著色性差的底漆。 ●過多的潮氣通過外墻面揮發,將丹寧酸帶至漆膜表面。 解決方法:消除任何產生過量潮氣的來源(見風化/長斑)。在徹底清潔表面后,涂裝優質抗著色油性或100%純丙乳膠漆;在嚴重著色的基材上,最好使用油性抗著色底漆。 如果情況非常嚴重,可在第一道底漆徹底干燥后涂裝第二道底漆。最后涂裝優質乳膠漆。 乙烯壁板彎曲:被重新涂裝過的乙烯壁板彎曲或翹起。 可能的成因: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新涂裝的涂料顏色比壁板的原色深。 深色的涂料容易吸收太陽的熱量,并傳導到基材上。當壁板急劇膨脹后,不能再收縮回原來的尺寸。 解決方法: ●涂裝在乙烯壁板上的涂料顏色要比壁板的原色淺。白色、米色、柔和的色彩和其它淺色都是很好的選擇。 優質100%純丙乳膠漆是用在乙烯壁板上最好的涂料,因其漆膜良好的柔韌性能夠經受住因室外溫變化而產生的伸縮循環。 ●已經彎曲或翹起的壁板應由壁板或家裝公司做評估,以確定一種最好的矯正方法。 壁板可能不得不被更換。 滲蠟:從用于硬質壁板的再生木材中滲出的蠟狀物形成的污跡。 當基材被涂裝后,這種污染物就會從漆膜中滲出;它們甚至能滲透一些普通的底漆,可能造成積塵、長霉和/或附著力差(見沾塵和長霉)。 可能的成因: ●在涂裝面漆前,沒有為硬質壁板上適當的底漆。 ●涂裝前,硬質壁板已經受風吹雨打。 解決方法:預防和處理的方法是,先涂裝優質外墻100%純丙乳膠底漆。 然后再涂裝優質100%純丙乳膠外墻面漆。美國硬質壁板協會建議涂裝兩道優質100%純丙乳膠外墻涂料以達到最佳效果。 有些板材在出廠前就已上過底漆,只需再涂裝優質涂料就可以了。劣質、高顏料平光涂料比優質涂料更易發生滲蠟。 起皺:當涂料形成'皮膚'層后,漆膜表面變得粗糙、有皺紋。 可能的成因: ●涂料涂得太厚(在使用醇酸或油性涂料時更易發生這種情況)。 ●涂裝時表面太熱或天氣太熱。 ●未固化的涂層暴露在雨、露、霧或高濕的環境下。 ●在第一道涂層沒有充分干燥時就涂裝了面漆。 ●涂裝在被污染的表面上(如有灰塵或蠟狀物)。 解決方法:刮去或打磨表面以除去起皺的涂層。重涂一層平整的優質外墻涂料。 在涂裝面漆前,在確保底漆或第一道涂層已干透。按涂料生產廠家提供的涂布率涂裝(按涂布率涂裝兩道比一道厚漆好)。 在天氣過熱、過冷或很潮濕的情況下施工時,允許有足夠的時間讓涂層完全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