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室內防水工程范圍主要指民用建筑中的廁浴間、廚房、有防水要求的其他樓地面、公用建筑中的浴室和建筑物內的水箱、水池、游泳池等。處理的部位有地面、墻面、頂面及水池池體。 如今,建筑室內滲漏水問題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設計師們的重視。但由于目前我國尚未有建筑室內的防水規范,從設計到施工都沒有相應的標準可執行,因此,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建筑室內普遍出現滲漏水的現象。 1)廁浴間。廁浴間的管根、墻根、混凝土結構樓板面、墻體常發生滲漏。 2)廚房。住宅建筑中廚房及其煙道滲漏水比較普遍 ;大型公用廚房(飯店廚房)由于大多為回填增高地面,而且用水量大,經常發生樓面及墻根滲水現象。而且廚房內大量的蒸氣也會通過墻體的一面影響到另一面,出現墻面發霉現象。 3)水池、游泳池。水池、游泳池中混凝土不密實或有裂縫是造成池體滲水的主要原因,另外構件與混凝土連接處也經常出現滲水現象。如窺視窗周圍和進排水管(口)等。 造成滲漏的原因在于設計、施工、材料、使用方法等方面,其中設計和施工為主要方面。設計方面主要表現在防水設防不合理,施工方面主要表現在對節點防水處理不夠嚴密。 1 室內防水工程設計 1.1室內防水設防的原則及設防要求 室內生活用水和大量蒸氣均可能影響建筑物結構,因此,即使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也應進行防水設防。室內防水是否需要劃分設防等級,筆者認為不需要硬性規定,這可讓設計師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設計,通常普通室內防水按單道設防,對一些水池、泳池、大型回填增高地面的廚房,可進行兩道或兩道以上的防水設計。 1.2 需防水部位的設防范圍 廁浴間、廚房防水范圍應包括全部地面及高出地面250mm以上的四周泛水;噴淋區墻面防水不低于1800mm;其它有可能經常濺到水的部位,應向外延伸250mm;如洗臉臺、拖把盆等的周圍廚房的蒸籠間、開水間應進行全部地面、墻體、頂面防水(防潮)處一, 室內池體的防水應設在池體內側作迎水面防水,池體在地表下時,與土壤的接觸面還應根據《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進行外防水處理。 1.3 室內防水工程的特點 1)大都為埋置式防水,與大氣、紫外線不接觸,材料老化期大大延長; 2)室內防水范圍較小,防水材料受結構開裂破壞的可能性較小; 3)室內溫差小,防水材料疲勞破壞和溫差應力破壞的可能性較?。?/p> 1.4 室內防水材料的選用原則 1)小面積及復雜部位宜選用涂料類或剛性類防水材料; 2)防水層外表通常需進行粉刷或鋪貼其它飾面材料,因此,選用的防水材料應考慮與飾面層的粘結性能; 3)室內防水部位均在人們活動的場所范圍內,所以,要求防水材料在使用過程中不得有超量有害成分揮發,必須達到國家對室內裝飾材料的環保標準要求; 4)室內防水材料的選用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根據需要設防的地方以及這些地方中不同的部位和做法可參考有關資料。 1.5 建筑室內防水構造設計 1)常用地面防水構造方案 廁浴間等需防水設防的部位,設計時應避開建筑物結構變形縫位置。地面經常沖洗或有可能長期潮濕的衛生間、廚房間的墻體,應設置高出地面150mm以上現澆混凝土泛水。裝配式結構的衛生間、廚房等需防水的區域,其地面應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常用地面防水構造分柔性防水和剛性防水,見圖2。
2)常用墻面防水構造方案 墻面防水可根據需要設置防水范圍,不一定整個墻面都做防水層,需在做防水層的墻面可在一定高度以下進行防水處理,其他墻面可不做。常用墻面防水構造也分為柔性防水和剛性防水、 4)游泳池、水池常用防水構造方案見圖4。 1.6 抗水和擋水措施 國外室內防水規范中經常使用“抗水”一詞,它是指“限制水氣運動并在水氣條件下不降低質量的一種系統或材料的性能”,在潮濕區用作防水的材料不是防水的就是抗水的。如衛生間沐浴區內的設防標準是防水和抗水的。而衛生間沐浴區外的樓面只需抗水要求。對材料來說,混凝土、地磚是抗水的,而未經防水處理的木頭膠合板是不抗水的。 另外一個問題是擋水措施。用條狀板或管套等對水流的活動設置一道屏障,或改變水的流向或遮蓋接縫。如地面與墻交接處的踢腳板、洗臉盆臺板四周的擋水板、浴盆與墻交接處的密封擋水處理。它們不直接成為防水系統的一部分,但對防水起到了輔助作 用,是防水系統的前一道防線。 2 室內防水工程施工 室內防水施工操作與屋面、地下工程防水大同小異,但也是有值得注意的方面。 2.1 地面防水 在地面防水施工中要注意在下水口、穿樓板管道四周加強防水處理,防水材料宜選用合成高分子涂料與密封材料。防水層應翻上墻面250mm,如墻根沒有混凝土泛水時應先做一道加強層,材料宜選用涂料與剛性防水材料。 室內防水中出現問題最多的地方是管道與樓地面結構板之間。穿樓板的管道不論是埋置防水套管或無套管直接穿過混凝土樓板,其周圍的混凝土均為二次澆搗。二次澆搗的混凝土與原混凝土之間總存在施工縫,而且新澆混凝土與套管或管道之間的連接面又是一個容易滲漏的部位。因此,在做防水施工時在管道四周一定范圍內應用防水涂料(最好用加筋布)進行加強處理,同時涂料需翻高至管體一定高度 2.2 墻面(立面)防水 墻面(立面)防水主要考慮防水層與飾面層之間的關系,建議優先選用剛性防水材料。如果是涂料防水,應在防水層最后一道施工完畢后,在其表面撒上砂粒,以增強防水層與面層的粘結性,并注意防水層不要做得太高,如果墻面用卷材作防水層,那么其表面除了設置丙綸絲或其他經表面處理的防水層外,還應在防水層的表面釘上鋼絲網后才能進行粉刷和飾面處理。 2.3 池體防水 池體防水施工之前應對池體混凝土進行蓄水檢查,如發現滲漏水,則應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封堵處理。這樣,池體防水中80%的工作量也就完成了。 2.4 施工操作 無論是廁浴間防水還是池體防水,其施工的特點是面積小、復雜部位多、環境相對密封。這些特點要求防水施工操作時要特別仔細、認真、并且應做蓄水試驗,發現問題及時補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