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粉刷石膏砂漿的種類和性能
1.1 種類
1.1.1 底層粉刷石膏砂漿
代號為D,即傳統粉刷得刮糙層。用于基層找平的石膏抹灰材料,通常含有集料。
1.1.2 面層粉刷石膏
代號為M,用于底層粉刷石膏或其他基底上的最后一層石膏抹灰的材料。
二、 施工前的準備
2.1 粉刷石膏砂漿的儲存
2.1.1 粉刷石膏砂漿袋裝干混料在運輸過程中應避免包裝受潮。雨天時應用棚布遮蓋防止雨淋。裝卸時可以壘包堆放,同時應輕抬輕放,防止損壞包裝袋。
2.1.2 袋裝粉刷石膏砂漿在施工現場存儲應采取防雨防潮措施,并按照不同品種、編號分別堆放,嚴禁混合使用。
2.1.3 對于散落的粉刷石膏砂漿在回收使用時嚴禁將雜質混入。嚴禁使用過期和受潮結塊的粉刷石膏砂漿的。
2.2 抹灰前的處理措施
2.2.1 室內墻面、柱面和門洞的陽角做法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應用1:2灰砂比的底層粉刷石膏或1:2.5水泥砂漿做護角,其高度不應低于2m,每側寬度不應小于50mm。
2.2.3 抹灰前應對已完工成品進行防護。
2.2.4 在已完工成品的防護中,門窗防護是重點。應用塑料膠紙保護面膜,沒有保護膜時,應粘貼塑料膠紙。
2.2.5 已做好裝飾層(如水磨石、花崗巖、大理石、面磚等)的樓地面,應采用塑料布等防護。
2.2.6 基層上已安裝的管道、防火箱、電氣開關箱、線盒、預埋件和設備等,應采用塑料布等防護。
2.2.7 對已安裝的欄桿、扶手、扶手板等,應采用塑料膠紙或塑料布防護。
2.2.8 出現污染,應在終凝前清理殘留的料漿。清理時不得使用鐵制工具沖擊成品。
三、抹灰施工
3.1 主要施工工具
3.1.1攪拌桶:攪拌桶容積主要考慮能滿足一個作業組在規定時間內用完的料漿量。
3.1.2 攪拌工具:手工抹灰用電動攪拌器或普通灰漿攪拌機
3.1.3 找平工具:H型靠尺活刮板,長度為1.2m或2m。
3.1.4 亞平收光工具:大小號抹子和灰板等抹灰工具。
3.1.5 其他涂抹工具:泡沫海綿抹子或毛氈抹子。
3.2 作業條件
3.2.1 要求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大樓屋面已全部施工完畢。
3.2.2 粉刷石膏抹灰應根據工程情況,編制具體的作業方法。
3.2.3 抹灰前抹灰基底所有預埋件、門窗框及各種管道等應安裝準確,并經驗收。
3.2.4 如有相關部位的預留口,應在專業工種的配合下,進行臨時封堵,并做出標志。
3.2.5 大面積抹灰,應制作樣板間,并經驗收合格后進行。
3.3 基層處理
3.3.1 粉刷石膏砂漿抹灰前應對基層表面的塵土、污垢油漬等清理干凈。
3.3.2 基層上的凹凸部分和非預留孔洞等基底缺陷,應采用同類性能的材料處理平整牢固。,
3.3.3 門窗框與邊縫處必須采取規定材料填實。當門窗框為鋁合金時,應用發泡聚氨酯條、礦棉玻璃條或玻璃纖維氈條進行處理;當門窗框為彩板時,應用建筑密封膏封嚴;當門窗框為塑料時,應用泡沫塑料條、泡沫聚氨酯條、油氈卷條處理,但不能填塞過緊。
3.3.4抹灰前應提前對基層灑水濕潤,抹灰時不得有明水。
3.3.4.1 磚墻和混凝土墻、天棚:可在抹粉刷施工前噴灑1-2編水,待其表面無水珠流淌即可進行抹灰。
3.3.4.2 加氣混凝土砌塊墻、輕質板材隔墻:可在抹灰前2-3小時開始灑水,灑水次數為2-3次,在表面無水珠流淌即可抹灰。
3.3.5不同墻體材料的界面接縫和門窗過梁處,應鋪釘不小于200mm寬經防銹處理的鋼絲網片,或粘貼不小于200mm寬加強型玻璃纖維網格布。
3.4 料漿的制備
3.4.1 材料的要求
3.4.1.1 粉刷石膏砂漿和其他材料應符合要求。現場材料必須復驗,符合要求才能使用。
3.4.1.2 粉刷石膏砂漿用水必須是可飲用的自來水。
3.4.1.3 粉刷石膏砂漿只能在現場直接加水使用。
3.4.2 料漿攪拌
3.4.2.1 一次投料量為在規定時間內用完的料量。
3.4.2.2 面層粉刷石膏砂漿加水量按說明書,先將水放入攪拌桶,再倒入灰料,用手提式電動攪拌機攪拌2-5分鐘,使料漿達到施工所需的稠度,靜置15分鐘后再進行第二次攪拌,拌勻后使用。
3.4.2.3 底層型粉刷石膏砂漿加水量按說明書,制備方式同3.4.2.2
3.4.2.4 保溫層粉刷石膏砂漿的配合比,應根據設計的要求通過試驗確定。
3.4.2.5 嚴禁料漿二次加水攪拌后使用。
3.5 手工抹灰
3.5.1 抹灰工藝流程
3.5.1.1 頂棚抹灰
彈線找規矩→做灰餅→粘貼下靠尺→彈線粘貼上靠尺→抹底層灰→抹罩面層
3.5.1.2 墻面抹灰
找規矩貼灰餅→抹踢腳線(板)→做門窗洞及陽角處的護角→抹水泥窗臺→墻面沖筋→抹底層灰→抹罩面層
3.5.2 操作工藝
應事先安排好抹灰順序和線路
施工準備→基層處理→墻面貼餅沖筋→墻面均勻適量噴水→配置料漿→料漿刮抹上墻→刮平壓實→壓光→檢查驗收
3.5.2.1 應根據抹灰部位確定抹灰路線,可按先頂棚后墻面,先上后下,從門口一側開始,另一側退出整個墻連續作業。
3.5.2.2 施工時,應先標筋。標橫筋時,下道筋應設在踢腳板上口;標豎筋時,兩端標筋設在墻腳陰角處。按墻面平整度要求,用灰餅標筋。層 高3米以下設橫筋2道。豎筋間距為1.5m左右,筋寬30-50mm.
3.5.2.3 抹灰層的厚度應由建筑設計規定。當抹灰總厚度等于或大于35mm時,應采取加強措施。不同材料基體交接處應采取防止開裂的加強措施。抹灰厚度小于5mm的可以直接使用面層粉刷石膏砂漿。厚度為5-20mm的可以先用底層粉刷石膏砂漿打底,再用面層粉刷石膏砂漿罩面。抹灰時,用灰板和抹子將料漿抹在墻上,用H型尺或刮板緊貼標筋刮平壓實,做到墻面平直。當抹灰厚度超過8mm時,應分層施工,每層厚度控制在8mm以內,待上一層料漿終凝后再抹下一層。要求抹灰層與基層之間、各抹灰層之間粘結牢固,無空鼓、脫層。
3.5.2.4 表面壓光應在終凝前進行,用手指輕壓表面不出現明顯壓痕時為宜。應用抹子壓光,可同時配合用泡沫海綿抹子蘸水搓揉,隨時用靠尺檢查平整。
3.5.2.5 抹灰過程中清理的落地灰以及休整過程中刮、搓下的漿料不得回收使用。
3.5.2.6 抹灰使用的工具和機械在作業完成后,應及時清洗干凈。
四、質量驗收
4.1 一般規定
4.1.1 抹灰工程質量應按現行行業標準《建筑裝飾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JGJ73-91)的有關規定。
4.1.2 本章使用于墻面和頂棚的抹灰,不包括板縫處理、保溫板抹灰等。抹灰工程分為普通抹灰和高級抹灰,當設計無要求時,按普通抹灰驗收。
4.1.3 抹灰工程驗收時應檢查下列文件和記錄:
4.1.3.1 抹灰工程的施工圖、設計說明及其他文件。
4.1.3.2 材料的產品合格證書、檢測報告、進場驗收記錄和復驗報告。
4.1.3.3 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4.1.3.4 施工記錄。
4.1.4 抹灰工程對下列隱蔽工程項目進行驗收:
4.1.4.1 抹灰總厚度≥35mm時的加強措施。
4.1.4.2 不同材料基層交接處的加強措施。
4.1.5 抹灰工程的檢驗批按下列規定劃分:
相同材料、工藝和施工條件的室內抹灰工程每50個自然間(大面積房間和走廊按抹灰抹灰面積30M3為一間)應劃分為一個檢驗批,不足50間也應劃分為一個檢驗批。
4.1.6 檢查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室內每個檢驗批應至少抽查10%,并不得少于3間,不足3間時應全數檢查。
4.2 主控項目
4.2.1 抹灰前基層表面的塵土、污垢、油漬等應清除干凈,并應灑水濕潤。
4.2.2 抹灰所用材料的品種和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本規程要求。
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書、進場驗收記錄和復驗報告和施工記錄。
4.2.3 抹灰工程應分層進行。當抹灰總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時,應采取加強措施。不同材料基體交接處表面的抹灰,應采取防止開裂的加強措施,當采用加強時,加強網與各基體的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00mm。
檢查方法:檢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和施工記錄。
4.2.4 抹灰層與基層之間及各抹灰層之間必須粘結牢固,抹灰層應無脫層、空鼓,面層應無爆灰和裂縫。
檢查方法:觀察、用小錘輕擊檢查;檢查施工記錄。
4.3 一般項目
4.3.1 抹灰工程的表面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4.3.1.1普通抹灰表面應光滑、潔凈、接槎平整,分格縫應清晰。
4.3.1.2 高級抹灰表面應光滑、潔凈、顏色均勻、無抹紋,風格縫和灰縫應清晰美觀。
檢查方法:觀察;手摸檢查。
4.3.2 護角、空洞、槽、盒周圍的抹灰表面應整齊、光滑;管道后面的抹灰表面應平整。
檢查方法:觀察
4.3.3 抹灰總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粉刷石膏砂漿不得與水泥砂漿層、石灰砂漿層等互用。
檢查方法:檢查施工記錄。
4.3.4 抹灰分格縫的設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寬度和深度應均勻,表面應光滑,棱角應整齊。
檢查方法:觀察,尺量檢查。
4.3.5 抹灰工程質量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粉刷石膏抹灰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項次
|
項目 |
普通抹灰允許偏差 |
高級抹灰允許偏差
|
檢查方法
|
1 |
立面垂直度 |
|
|
用2m垂直檢測尺檢查
|
2 |
表面平整度 |
|
|
用2m垂直檢測尺檢查
|
3 |
陰陽角方正 |
|
|
用直角檢測尺檢查
|
4 |
分格條直線度 |
|
|
拉5m,不足5m拉通線,用尺檢查
|
5 |
墻裙、勒腳上口直線度 |
|
|
拉5m,不足5m拉通線,用尺檢查
|
注:⑴ 普通抹灰,陰角方正可不檢查;
?、?頂棚抹灰,表面平整度可不檢查,但應平順;
?、?磚墻及加氣混凝土墻面普通抹灰時,陰陽角方正可不檢查,但應找平;
?、?混凝土基層抹灰只按高級抹灰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