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媒體又一次報道了泉州市區暉揚花苑外墻石板磚掉落一事。其實,這絕非個例。上世紀90年代初中期,泉州時興起用陶瓷面磚和馬賽克貼外墻的建筑風潮,漂漂亮亮的“外衣”讓建筑顯得光鮮亮麗。但由于各種原因,墻磚常脫落引發人們對墻上安全的擔憂。市區哪些地方有掉磚風險?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外墻磚提前“下崗”?所住樓房外墻磚脫落該咋辦?被外墻磚砸傷找誰問責?一連串的問號,且看追索。 泉秀花園西區19號:業主肯掏錢 外墻換新顏 當然,掉磚樓的命運不都是如此。往泉秀花園菜市場的另一邊走去,你會發現這里有一棟紅色的樓房,不僅沒有掉磚,還顯得很光鮮,建筑色彩也與周邊樓房不同,這幢樓是泉秀花園西區19號樓。同在一個小區,一新一舊,一白一紅,為何反差這么大?原來,這幢樓外墻整修過。業主發現樓房外墻有脫落現象,便積極組織該樓其他業主共同出資重砌樓房外墻,雖然有一兩戶業主不愿出資,但這位熱心業主和其他業主也為他們墊付了費用。據了解,泉秀花園建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雖然購房合同規定,外墻的產權不屬于業主所有,但根據當年的購房程序,業主們并未繳納一筆專門的公共維修基金。作為一個開放式小區,泉秀花園至今沒有聘請物業公司,也沒有成立業主委員會。要解決瓷磚掉落和墻體修復的問題,只能在有關部門的牽頭下,由小區業主們自行商議籌資解決。 關岳廟對面瑞和樓:人沒被砸 車倒砸了不少 石先生住在市區關岳廟對面的瑞和樓已經七八年了,說起這房子,他直搖頭:墻面磚經常掉,掉得業主都不敢在樓房下的停車位上停車。石先生說,因為墻面磚掉得厲害,去年物業還組織人員將外墻磚敲掉一部分。石先生說除了他住的那棟樓掉磚外,小區里“清平樓”北面的墻,不僅掉磚,還滲水。他說,此樓的2—4層的3戶業主不得不將外墻的瓷磚敲掉,重新貼。據他所知,這三戶人家自掏腰包共花了9000多元,“向物業反映過,但他們也沒辦法,說這事他們管不了”。記者從靈慈街進入該小區,“清平樓”有一面墻除了貼有磚外,還有一處涂上了很大一片的水泥。租住在小區里的林阿姨說,那些水泥是掉磚后業主不敢再補磚,為了安全直接抹上水泥的。林阿姨住的“瑞和樓”,墻面磚幾乎掉落一半,裸露出黃土,有幾處還能看見黃土里面的磚頭。林阿姨儲藏室門口上方還拉了一張尼龍網。林阿姨介紹,這是物業拉的,為了防止掉磚。小區物業管理方鯉城區城市綜合開發物業管理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小區的房子是1997年建的,算是泉州第一批安置房,住戶基本為回遷戶。小區共有31棟房子,經常掉磚的有三四棟。雖然掉磚沒砸傷過人,但砸了不少車。每到下雨天或起風天,物業都要派人巡查,一發現墻磚鼓起,就立馬敲掉,以免掉落砸傷人。但是究竟該怎么對付脫落的墻磚,他們也不清楚。“外墻畢竟屬于小區的公共場所”,為此,物業管理方去年向鯉城區住建局打過報告,目前尚無具體處理措施。 泉秀花園東區38號曾一日三掉,外墻“裸奔”四年 經過烏洲路的人會看到,路旁有一棟“裸奔”的樓房,它就是泉秀花園東區38號,這幢兩層高的樓房外墻面磚已幾近掉光,“赤裸”地佇立在路面。關于它的故事,要從四年前說起。那是2009年7月18日的深夜,住戶們被幾聲巨響驚醒,大家都誤以為是地震而聚集到樓下時才發現,原來是這幢樓西側的外墻面磚大面積脫落,所幸事發深夜無人受傷。第二天上午8時許,樓西側的白色條形瓷磚再次大面積脫落,這次,到處飛濺的瓷磚砸傷了過路的一男一女。沒想到,下午3時許,外墻再次脫落,這個時候,這棟樓西側外墻已經脫落一半。新秀社區居委會陳書記回憶,當時,居委會在第一時間出面清理了殘存的外墻瓷磚,同時召集居民舉行聽證會,草擬了一份“泉秀花園東區38幢外墻脫落協議書”,希望籌集維修資金。“開了好幾次協調會,召集業主協調,看是要共同出資維修還是采取別的措施,但部分業主不愿意出資,業主們未能達成一致,所以就拖著沒有解決。”陳書記說。事發第二年,這棟樓的東側外墻也開始成片脫落,因為一直沒有修復,演變成今日的“裸奔”狀態。 東湖街道銘湖社區有棟標號為“3”的樓房,每到冬天或風雨天,居民就“心驚驚”,因為天上除了刮風、下雨外,還會“下瓷磚”。這棟樓共7層,在第一層處有兩面墻壁均拉了塑料膜,墻壁上貼的白色條形瓷磚掉落得非常多,露出土黃色的墻體。墻壁上和樓底下均有“墻磚脫落,危險!請勿靠近!”的警示牌,落款是“東湖街道銘湖社區(宣)”。在這棟樓一樓開食雜店的女店主告訴記者,她5年前來這里租店時,樓房的墻磚就已經掉落了,冬天掉得特別厲害。“每到風雨天,就很害怕。”該店主說,警示牌很多年前就立了,塑料膜是這次“蘇力”臺風來臨前,居委會拉的。銘湖社區內,很多樓房墻面貼白色瓷磚或馬賽克小瓷磚,不少樓房外墻有掉磚或破損。銘湖社區居委會主任柯燕芹說,銘湖社區原是東湖村,共有8棟自建房,3號樓掉得最厲害。這些自建房房齡都十幾年了。“我們也不知道3號樓的屋主是誰。”柯燕芹說,社區沒有經費出資幫維修,而且這屬于自建房,維修方面的事應該是屋主自行解決。社區能做的是,巡查、排除隱患、設置警示牌,在臺風天期間做些防護措施等。 老師傅分析:外墻磚提早脫落 水泥不達標是主因 有30多年建筑經驗的陳師傅說,外墻裝飾分干掛和濕掛兩種施工方式,干掛主要用于外墻的大理石、花崗巖鋪貼;濕掛主要用于室內裝潢,也有墻濕掛的,但出于安全考慮,濕掛僅限于一二層等較低樓層的鋪貼,高層需用干掛。造價方面,干掛費用遠高于濕掛。陳師傅說,導致外墻磚提早脫落的原因是質量不過關,主因有水泥不達標等。施工時使用海沙,或樓房沉降,也有可能導致外磚脫落。 資深建筑工程師認為:如果質量過關 其實外墻貼磚適合閩南氣候 “其實,外墻貼磚是適應閩南氣候特點的。”泉州一知名建筑公司的陳總工程師介紹說,早年泉州建筑外墻喜用清水磚,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才禁止??紤]泉州氣候原因,許多建筑改用面磚作為外墻裝飾材料,“其實面磚鋪設如果質量和工藝過關,耐久性是相對比較高的。一般建筑的設計壽命為50年,在這年限內外墻磚脫落是不正常的”。他說,其實近年來,建筑規范日臻完善,監理行業的興起,建筑工藝的提高,外墻磚面鋪貼的質量已有很大提高,所以近年來新建建筑發生掉磚事件的頻率甚少。另有建筑業內人士王先生說,外墻貼磚適合泉州,一與天氣潮濕有關,二是泉州人自古就有以紅磚貼墻的傳統,三是泉州盛產瓷磚。 遇到外墻瓷磚脫落怎么辦?遇到外墻瓷磚脫落等情況,該如何維權? 住建部門:可向轄區建設部門投訴。1998年以前的房子沒有繳納公維金,遇到外墻脫落等情況該怎么辦呢?泉州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相關負責人稱,如果已經出現了外墻瓷磚脫落的現象或是市民發現了隱患,可直接向物業或開發商反映,如果得不到解決,可以直接向轄區的建設主管部門投訴。 律師:工程質量找開發商。早報法律顧問團成員陳適平律師說,首先應確定瓷磚掉落的原因,若是工程質量問題,應由開發商負責。若房齡短,一般也是找開發商;若是房齡長的,可能就要業主自己承擔維修費用。2000年出臺的《房屋建筑工程質量保修辦法》第七條規定:在正常使用情況下,房屋建筑工程的裝修工程最低保修期限為2年。外墻瓷磚屬于裝修工程,因此它的最低保修期為2年。第四條也規定:房屋建筑工程在保修范圍和保修期限內出現質量缺陷,施工單位應當履行保修義務。在房屋建設期間,住建部門對質量有監督職責。而物業則有義務去發現小區樓房存在的安全隱患,應及時設立警示牌并及時通知業主整改。 可采用新型外墻涂料替代 我們可以從暉揚花苑掉磚事件中得到經驗:施工時,原來設計干掛,卻被更改為濕掛,業主得知后要求開發商整改。同時豐澤區住建局也要求開發商整改,近日開發商派了工人進場,將貼石板材的墻磚卸下來,將噴上既美觀又不易脫落的仿真石漆。仿真石漆價格僅為天然石材(石材裝修效果圖)的十分之一。2000年,泉州制定《泉州市貫徹國家新型建材推廣應用計劃和有關規定實施文案》規定,發展節材型制品,限制建筑外墻裝飾既耗能又不安全的陶瓷面磚和馬賽克,推廣應用建筑涂料。近年來,涂料的工藝和材料有了很大的進展。 在許多城市外墻磚被禁用 ●上海:1997年起,高層建筑逐步限制外墻面磚的使用;2000年又頒布推廣應用建筑外墻涂料的規定,推廣應用建筑外墻涂料,限制設計、使用外墻面磚和禁止設計、使用馬賽克等外墻瓷質貼面材料,但底層或裙房外墻貼面材料除外。 ●重慶:2003年起,禁止使用外墻磚。 ●大連:2006年要求在高層建筑中禁止使用墻面磚進行裝飾。 ●北京:2007年規定,凡15層以上的高樓外墻裝修禁止使用外墻磚,全部改用涂料裝飾。 ●西安:2011年9月起,對各類新建、改建、擴建民用建筑工程,禁止設計、使用瓷質面磚進行外墻飾面,3層以下建筑或裙房除外。 ●廈門:1999年1月7日發布《廈門市建筑外墻裝飾管理規定》,建筑外墻離地高度24米至50米的,限制采用貼面磚;石板材飾面墻石離地高度不得大于10米,且限制建筑外墻采用水泥砂漿現場粘貼石板材飾面。 另外,歐美發達國家的建筑外墻采用高級涂料裝飾的占90%,日本高層建筑采用外墻涂料的約占80%。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還立法規定,高層建筑不允許用面磚裝飾。 ●2013年7月29日,市區暉揚花苑外墻的石板磚又掉落2塊,小區的外墻石板磚一年內至少掉落4次,8月2日,開發商派施工人員進場整改,準備將小區裙樓外墻的石板磚全部拆除,改為噴仿真石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