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上砌磚石用的抗裂砂漿,由一定比例的沙子和膠結材料(水泥、石灰膏、黏土等)加水和成,也叫灰漿,也作沙漿。砂漿是由膠凝材料(水泥、石灰、粘土等)和細骨料(砂)加水拌合而成。常用的有水泥砂漿、混合砂漿(或叫水泥石灰砂漿)、石灰砂漿和粘土砂漿。 抗裂砂漿的拌制一般用砂漿攪拌機,要求拌合均勻。為改善砂漿的保水性可摻入粘土、電石膏、粉煤灰等塑化劑。砂漿應隨拌隨用。如砂漿出現泌水現象,應再次拌合。水泥砂漿和混合砂漿必須分別在拌合后3h和4h內使用完畢,如氣溫在30℃以上,則必須在2h和3h內用完。 以上配方的坍度大約在6cm~8cm,比普通的砂漿會稍干一點,但不影響工作性能,砂漿呈“脂狀“,作為噴漿會比較好,效果極佳。如需人工抹灰,可適當加入萘系或是羧系減水劑,以適合工人操作。摻量大約為水泥量的0.5%左右,但絕對不可任意增加用水量。砂最好是采用級配的石英砂或是水洗砂。 抗裂砂漿:后者則用于墻面、地面、屋面及梁柱結構等表面的抹灰,以達到防護和裝飾等要求。普通砂漿材料中還有的是用石膏、石灰膏或粘土摻加纖維性增強材料加水配制成膏狀物,稱為灰、膏、泥或膠泥。 常用的有麻刀灰(摻入麻刀的石灰膏)、紙筋灰(摻入紙筋的石灰膏)、石膏灰(在熟石膏中摻入石灰膏及紙筋或玻璃纖維等)和摻灰泥(粘土中摻少量石灰和麥秸或稻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