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面 混凝土麻面缺陷情況 混凝土麻面質量缺陷主要出現在:剪力墻的暗柱和暗梁交接處,柱與樓板交接處。 原因分析 麻面是混凝土表面缺漿、起砂、掉皮的缺陷,表現為構件外表呈現質地疏松的凹點,其面積不大(≤0.5M2)、深度不深(≤5㎜),且無鋼筋裸露現象。這種缺陷一般是由于模板濕潤不夠、支架不嚴,振搗時發生漏漿或振搗不足,氣泡未排出以及搗固后沒有很好養護而產生。 處理措施 麻面雖對構件承載力無大的影響,但由于表面不平,在凹凸處容易發生各種物理化學作用,從而破壞構件表皮,影響結構的外觀和耐久性,因此必須做規范的處理。 麻面的處理方法 用小鋼釬或鋼絲刷將混凝土麻面的疏松水泥漿和石子清理干凈。 用清水沖洗掉表面的粉塵,且充分濕潤。 經過充分濕潤的混凝土表面無明顯水跡時采用1:2的水泥砂漿抹平。 抹平后的水泥砂漿要跟蹤保養,防止水泥砂漿干縮脫落或起砂,并注意適時二次抹壓。 修補后按結構面層設計進行裝修。 處理程序和處理情況驗收 由質檢員組織混凝土工長進行檢查,對存在麻面的構件進行標識和書面記錄。 確定修補人員并按照處理方案進行現場交底。 修補過程中每道工序必須經過質檢員的驗收,滿足規范和處理方案的要求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 修補完成后先由質檢員組織驗收,并對不合格的修補及時進行返工整改。質檢員驗收合格后再由項目部組織驗收,滿足規范和方案要求方報監理驗收。 修補部位經監理驗收合格后進行隱蔽。 掉角 混凝土掉角缺陷情況 掉角指梁、柱、墻、板和孔洞處直角邊上的混凝土局部殘損掉落。 原因分析 產生掉角的原因主要有: 混凝土澆筑前模板未充分濕潤,造成棱角處混凝土失水或水化不充分,強度降低,拆模時棱角受損。 模板拆除過早,混凝土的強度未達到拆除模板的要求,致使混凝土構件出現掉角。 模板拆除方法不妥當,用力過大或材料搬運未對構件直角進行保護,造成直角部分局部脫落、劈裂受損。 處理措施 當掉角較小時 用鋼絲刷將混凝土掉角表面的疏松水泥灰清理干凈。 用清水沖洗掉表面的粉塵,且充分濕潤。 經過充分濕潤的混凝土表面無明顯水跡時采用1:2的水泥砂漿抹平。 抹平后的水泥砂漿要跟蹤保養,防止水泥砂漿干縮脫落或起砂,并注意適時二次抹壓。 當掉角較大時 用小鋼釬或鋼絲刷將混凝土掉角的疏松水泥漿和突出石子清理干凈。 用清水沖洗掉表面的粉塵,且充分濕潤。 影響到構件鋼筋的要調整好鋼筋的位置并清理干凈鋼筋表面。 支撐模板,模板表面要充分濕水。 用比原混凝土強度高一個等級的細石混凝土補好。 補好后的混凝土要跟蹤保養。 處理程序和處理情況驗收 由質檢員組織混凝土工長進行檢查,對存在掉角的構件按照掉角的大小程度進行標識和書面記錄。根據掉角情況由技術負責人確定處理措施。 根據處理措施,由專業工長確定修補人員并按照處理方案進行現場交底。 修補過程中每道工序必須經過質檢員的驗收,滿足規范和處理方案的要求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需要模板支撐時要求模板必須由專業模板工作業。 修補完成后先由質檢員組織驗收,并對不合格的修補及時進行返工整改。質檢員驗收合格后再由項目部組織驗收,滿足規范和方案要求方報監理驗收。 修補部位或澆筑混凝土部位經監理驗收合格后進行隱蔽。 蜂窩 混凝土蜂窩缺陷情況 蜂窩有表面的、深進的、貫通的三種。其表現為局部表面酥松,無水泥漿,粗骨料外露深度大于5㎜(小于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石子間存在小于最大石子粒徑的空隙,呈蜂窩狀。有蜂窩處混凝土強度很低。 蜂窩往往出現在鋼筋最密集處或混凝土難以澆搗的部位。 原因分析 蜂窩一般由下列原因形成: 混凝土在澆筑時振搗不嚴,尤其是沒有逐層振搗。 混凝土在傾擲入模時,因傾落高度過大而分層。 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控制不嚴,水灰比太低。 模板不嚴密,澆筑混凝土后出現跑漿現象,水泥漿流失。 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已有離析。 處理措施 根據蜂窩出現的構件所在的不同部位,分別進行處理。如果構件是梁、板、柱,且蜂窩是深進的或貫通的時侯,必須進行必要安全加固方可開始處理。 用鋼釬將混凝土蜂窩的疏松水泥漿和突出石子逐層,緩慢鑿打清理干凈。不得用大錘或用力過大以影響混凝土整個構件的強度和安全。 用加壓的清水沖洗掉蜂窩內混凝土表面的粉塵,且充分濕潤。 當蜂窩出現位置需要支撐模板時,模板表面要充分濕水,以滿足混凝土澆筑所必需的水分。梁、柱和墻的蜂窩最好采用鋼夾板,以更好的保持新澆筑混凝土的水分,提高修補的質量。 用比原混凝土強度高一個等級的細石混凝土修補,且加入適量的混凝土微膨脹劑。對防水混凝土還必須加入符合原設計要求的防水劑。 補好后的混凝土要跟蹤保養。木模板周圍最好采用濕水的麻袋等進行緊貼覆蓋。 處理程序和處理情況驗收 由質檢員組織混凝土工長進行檢查,對存在蜂窩的構件按照蜂窩的大小程度進行標識和書面記錄。記錄時請監理或業主現場見證,并對蜂窩進行拍照保存。根據蜂窩情況由技術負責人確定處理方案,方案經有關單位審批同意后實行。對在修補中可能會存在安全隱患的構件(如梁)要先確定加固措施。 根據處理方案,由專業工長確定修補人員和專業班組并按照處理方案進行現場交底。 修補過程中每道工序必須經過質檢員的驗收,滿足規范和處理方案的要求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每道工序的驗收必須通知監理現場驗收,必要時通知設計單位驗收。需要模板支撐時要求模板必須由專業模板工作業,模板質量要達到相關規范的要求。 修補完成后先由質檢員組織驗收,并對不合格的修補及時進行返工整改。質檢員驗收合格后再由項目部組織驗收,滿足規范和方案要求方報監理驗收。 修補部位或澆筑混凝土部位經監理驗收合格后進行隱蔽。 露筋 混凝土露筋缺陷情況 露筋是指模板拆除鋼筋露在混凝土外面。 原因分析 混凝土內鋼筋墊塊數量不足或混凝土振搗過程中墊塊發生位移,使鋼筋緊貼模板而造成露筋。 保護層墊塊厚度不符合設計要求使鋼筋緊貼模板而造成露筋。 保護層混凝土澆搗不密實或混凝土掉角出現露筋。 處理措施 露筋影響鋼筋和混凝土的黏著力,使鋼筋易于生銹,損害構件的抗裂度和耐久性。 露筋的處理方法 用小鋼釬將混凝土露筋鋼筋周圍的疏松水泥漿和石子打鑿干凈,鋼筋表面的鐵銹用鋼絲刷刷掉。 用清水沖洗掉鋼筋和混凝土表面的粉塵,且充分濕潤。 當露筋較淺時,對經過充分濕潤的混凝土表面在無明顯水跡的情況下,采用1:2的水泥砂漿抹平;當露筋較深時,對經過充分濕潤的混凝土表面在無明顯水跡的情況下,采用比原混凝土強度高一個等級的細石混凝土修補,且加入適量的混凝土微膨脹劑。 抹平后的水泥砂漿或混凝土要跟蹤保養,防止水泥砂漿干縮脫落、起砂或混凝土干裂、強度不足。 修補后按結構面層設計進行裝修。 處理程序和處理情況驗收 由質檢員組織混凝土工長進行檢查,對存在露筋的構件按照露筋的長度和深淺程度進行標識和書面記錄。根據露筋情況由技術負責人確定處理措施。 根據處理措施,由專業工長確定修補人員并按照處理方案進行現場交底。 修補過程中每道工序必須經過質檢員的驗收,滿足規范和處理方案的要求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需要模板支撐時要求模板必須由專業模板工作業。 修補完成后先由質檢員組織驗收,并對不合格的修補及時進行返工整改。質檢員驗收合格后再由項目部組織驗收,滿足規范和方案要求方報監理驗收。 修補部位或澆筑混凝土部位經監理驗收合格后進行隱蔽。 空洞 混凝土空洞缺陷情況 混凝土澆筑時有一些部位堵塞不通,構件中出現局部或全部沒有混凝土,空洞的尺寸通常較大,以至于鋼筋全部裸露。 原因分析 鋼筋密集致使振動棒未插到位。 混凝土漏振。 處理措施 根據空洞出現的構件所在的不同部位,分別進行處理。如果構件是梁、板、柱,且空洞較大的時侯,必須進行必要安全加固方可開始處理。 用鋼釬將混凝土空洞內的疏松水泥漿和突出石子逐層、緩慢鑿打清理干凈。不得用大錘或用力過大以影響混凝土整個構件的強度和安全。鋼筋表面必須除銹。 用加壓的清水沖洗掉空洞內混凝土表面的粉塵,且充分濕潤。 模板支撐,模板表面要充分濕水,以滿足混凝土澆筑所必需的水分。 用比原混凝土強度高一個等級的細石混凝土修補,且加入適量的混凝土微膨脹劑。對防水混凝土還必須加入符合原設計要求的防水劑。 補好后的混凝土要跟蹤保養。木模板周圍最好采用濕水的麻袋等進行緊貼覆蓋。 處理程序和處理情況驗收 由質檢員組織混凝土工長進行檢查,對存在空洞的構件進行標識和書面記錄。記錄時請監理或業主現場見證,并對空洞進行拍照保存,空洞情況要通知設計院。根據空洞情況由技術負責人確定處理方案,方案經有關單位審批同意后實行。對在修補中可能會存在安全隱患的構件(如梁)要先確定加固措施。 根據處理方案,由專業工長確定修補人員和專業班組并按照處理方案進行現場交底。 修補過程中每道工序必須經過質檢員的驗收,滿足規范和處理方案的要求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每道工序的驗收必須通知監理現場驗收,必要時通知設計單位驗收。需要模板支撐時要求模板必須由專業模板工作業,模板質量要達到相關規范的要求。 修補完成后先由質檢員組織驗收,并對不合格的修補及時進行返工整改。質檢員驗收合格后再由項目部組織驗收,滿足規范和方案要求方報監理驗收。 修補部位或澆筑混凝土部位經監理驗收合格后進行隱蔽。 空洞混凝土澆筑要留置同條件混凝土試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