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產能”、清理“僵尸企業”在成為中央到地方高頻詞匯的同時,一場合圍戰也開始打響。 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去產能”放在今年經濟五大任務的首位后,河北、甘肅、山西等省的經濟工作會議也都聚焦“僵尸企業”和落后產能的出清工作。本月以來,新疆、福建、寧夏等地方兩會,也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列為2016年的目標任務。 在國家部委,“去產能”已進入實質性的操作階段。上周五,在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年度會議上,國資委主任張毅為處置“僵尸企業”主體任務定下3年左右的時間表。 地方對落后產能“下刀子” “對‘僵尸企業’該處置的要堅決處置,如果這班政策車搭不上,后面將會背上更大的包袱,負面影響更大,晚痛不如早痛。”在12月底召開的甘肅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王三運對產能出清的態度堅定,“我們要盡快對省內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進行一輪詳細排查,就是要加快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堅決遏制和淘汰那些沒有市場需求的落后產能。” 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去年甘肅省的水泥、鋼鐵、玻璃、電解鋁等行業閑置產能分別達到500萬噸、400萬噸、200萬噸和74萬噸,規模以上企業虧損面達到34.5%。過剩產能背后是沉重的財政和社會負擔。據甘肅省官方初步統計,目前全省有113戶特困工業企業,負債共計1569億元,資產負債率達76.4%,這些企業背后還牽動著11.7萬名職工的就業。 鋼鐵產量占到全國約四分之一的河北省也面臨著產能出清的困境。1月8日,“鋼鐵重鎮”河北省在地方兩會上提出了今年的目標,年內壓減產能煉鐵1000萬噸、煉鋼800萬噸。到“十三五”末,河北省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將分別控制在2億噸、2億重量箱左右。 新疆、山東、山西、湖北等鋼鐵煤炭過剩大省份也狠下刀子清理“僵尸企業”,化解產能過剩。1月6日,自治區區委書記張春賢在新疆經濟工作會議上表示,2016年將堅決制止鋼鐵、水泥等行業新增產能,即使是先進產能也要嚴格控制。新疆要停止對“僵尸企業”的財政補貼和各種形式的保護。 山西省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加大煤炭、焦炭、冶金等特困行業過剩產能化解力度。力爭使煤炭在工業增加值中占比下降到50%以下,裝備制造業占比位居前列。 政策護航去產能 “去產能”、清理“僵尸企業”的政策也陸續到位。 去年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對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采取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處置“僵尸企業”,到2017年末實現經營性虧損企業虧損額顯著下降。 去年12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用于安置下崗失業人員等。“設立產業基金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已經有相關基金建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賈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財政支持社會安全保障,在企業重組破產過程中需要社會保障提供穩定器。” 此外,產能化解還需聯動改革。賈康指出,“應該積極推動新一輪價稅財配套聯動改革,這涉及稅收、電力部門和其他基礎能源的價格改革等,要理順價格形成機制和財政體制,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真正擠出過剩、落后產能。” 通過差別電價、環保節能政策等經濟手段淘汰落后產能的辦法在一些地方已經實施。去年5月,浙江省以單位用地稅收、單位用地產出、單位能耗產出等指標為核心,建立企業分類綜合評價制度,并實行差異化征稅收費。 以浙江省不銹鋼產業聚集地余姚市河姆渡鎮為例,當地共有兩三百家不銹鋼企業,政府針對被評為D類的企業加收電價每度0.3元后,有100多家企業因此無法維持經營,最終選擇退出。 河北省也通過環保嚴控、標準提升等來推進去產能。去年3月印發的《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類產業目錄的通知》中提升了高爐、轉爐的標準。根據報春鋼鐵研究院測算,這將分別增加煉鐵和煉鋼落后產能3265萬噸和2495萬噸的淘汰量。 報春鋼鐵研究院研究員李琴表示,鋼鐵生產企業依靠國家行政化、市場化雙重驅動去產能效果才會更加明顯。目前看來,地方上具體到行業、企業的政策還沒有出臺。 在價格跌穿成本的當下,政府停止輸血等保護措施是倒逼落后產能市場化退出的第一步,而之后整個產業結構的過渡調整還需要政府的配套政策落地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