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dress id="dlbnf"><nobr id="dlbnf"><progress id="dlbnf"></progress></nobr></address>
    <noframes id="dlbnf"><form id="dlbnf"><th id="dlbnf"></th></form>

    <address id="dlbnf"><nobr id="dlbnf"><progress id="dlbnf"></progress></nobr></address>

    <noframes id="dlbnf"><form id="dlbnf"><th id="dlbnf"></th></form><address id="dlbnf"></address>
    <address id="dlbnf"></address><address id="dlbnf"></address>

      新型砂漿網

      搜索
      新型砂漿網 新聞資訊 企業專訪 查看內容

      梁穩根:締造“三一”夢工場

      2019-5-17 10:54| 發布者:admin| 查看:843| 評論:0|來自:[db:出處]

      摘要:在人們的視聽里,梁穩根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實現夢想!   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隆重上市。湖南富豪榜亦由此改寫,三一被稱為湖南第一民企。   當日,當傳媒再一次把梁穩根推到眾人關注的熱點之時,梁并沒有留意所 ...
          在人們的視聽里,梁穩根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實現夢想!

        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隆重上市。湖南富豪榜亦由此改寫,三一被稱為湖南第一民企。

        當日,當傳媒再一次把梁穩根推到眾人關注的熱點之時,梁并沒有留意所謂的“湖南首富”的殊榮,在匆匆參加完公司在上海證交所上市的慶典之后,他趕回長沙,再次督促公司相關部門籌備高管人員到漣源和韶山的“激情創業”之旅活動——梁希望通過這個活動,在三一上下掀起再創業的高潮。

        17年前,梁和他的三位同事毅然辭去公職,在家鄉漣源市茅塘鄉道童村創建了“漣源茅塘焊料廠”,三一的種子開始萌芽。1994年,三一進軍長沙,組建三一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進入重工制造領域的民營企業。韶山是“紅太陽升起的地方”——梁的此舉正在賦予他的企業一種更高意義上的精神追求。

        記者對面的梁穩根英氣逼人。他對記者說,“自強不息,產業報國”是三一的原動力,三一已取得初步成功,下一步是實現300億的目標,并成為世界級一流企業!透過梁辦公室的窗戶,記者可以看到三一的旗幟在風中獵獵飄揚!

        創業是一件豪邁的事情

        1956年,梁穩根出生在湖南省漣源市茅塘鎮道童村,這個位于湘中的村莊孕育了梁最初的夢想。

        1979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金屬材料系學習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四年的大學時光鑄就了梁最本質的精神元素——自強不息,產業報國。

        梁穩根所學的雖然是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但他更喜歡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大學期間他自學完了當時企業管理的所有教材。據梁的同學介紹,在學校時,梁曾用秒表計算工人工作時間;在洛陽銅加工廠實習時,他還放言,一定要辦一個如此大的企業來做改革的實驗——當時的洛陽銅加工廠僅職工就有上萬人。

        1983年,梁穩根畢業分配到兵器工業部洪源機械廠。當時,梁的心里充滿了創業的激情:單薄的行囊,匆匆的腳步,一箱書和幾本厚厚的企業管理筆記。

        上班伊始,梁穩根的改革思想就折服了當時的洪源機械廠的管理者,梁很快就被提升為該廠的體改委主任,他當時撰寫的改革方案在全廠推行。

        梁穩根后來回憶說,當時的洪源機械廠并不是自己的用武之地,弊端不可能只依靠一次簡單的改革來扭轉。梁開始與幾個伙伴一起討論“中國企業為什么辦不好”的問題。在梁的單身宿舍,在毛中吾先生岳父家,梁穩根、唐修國、向文波、毛中吾、袁金華等年輕人經常在這兩個地方相聚,暢談各自對企業、國家、改革、人生等熱門話題的看法,思想漸漸走到了一起。梁還在單身宿舍的墻壁上寫下了“創建一流企業,造就一流人才”的豪言壯語。

        1985年秋末,梁穩根、唐修國、毛中吾、袁金華四人經過幾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毅然一起向廠里遞交了辭職報告,開始了新的求知之路。

        “當時的想法是先做生意辦一個小廠,掙到足夠的學費,再輪流到國外去進修,學習發達國家辦企業的方法,然后在中國開拓一片試驗田,摸索和積累經驗,向千千萬萬的中國企業進行傳授。如果失敗,我們也準備做兩件事:一是寫一本書——《此路不通》,以此來告誡像我們一樣沖動的年輕人,不要重復我們的錯誤;二是一起到邊疆落后的山村去教書育人?!绷赫f。

        在一個沒有星星、沒有月亮的晚上,這四個沒有了工作、沒有了戶口的年輕人帶了一瓶酒、一只雞,來到工廠后面的山頂悲壯盟誓:“今生今世,肝膽相照,患難與共,誓為民族工業的振興而奮斗……”自此,三一故事開始。

        創業之初,梁和他的伙伴們不得不像獵犬一樣四處尋找“商機”。

        通過多方面的了解,梁親自策劃了一個販羊的方案:袁金華、唐修國負責在湘西尋找羊源;毛中吾負責押運,每五天一次運轉,梁則在株洲負責總指揮和尋找冷庫倉庫。

        但很快,販羊失敗,梁穩根等四人再度陷入了迷茫,在梁的安排下,開始了分頭尋路的艱難歷程。唐、袁到貴州一個部隊嘗試合作玻璃纖維廠,毛試圖做點小生意,賺取勞動報酬,三人希望用自己的勞動收入為梁提供穩定的支持,讓他安心地尋找項目,為將來的發展尋求機會。

        梁面臨著事業上的冬天,但夢想和信念的力量讓他愈挫愈勇。
        梁開始認識到,選擇特種焊接材料作為突破口,正是他們的特長所在。他們四人中,有三人是學材料專業的,再加上在中南大學材料專業方面頗有建樹的梁的恩師翟登科教授,梁重新找回了當初的勇氣。他們從親戚朋友那里湊齊了六萬元錢,在家鄉茅塘鎮道童村成立了“漣源茅塘焊料廠”。

        今天,當“三一激情之旅”的隊伍來到這里宣誓時,他們依然可以看見當年的陳跡。在群山環抱之中,梁穩根、唐修國、毛中吾、袁金華、翟登科一同拉開了三一創業的大幕:

        為了增加柴油噴射壓力,他們用人力將每個重達100公斤的柴油桶推上三樓。

        為了節約費用,他們自制了制取蒸餾水的土設備,梁不得不使勁用扇子不停地扇風以保持火力。

        為了節省幾個裝卸費,曾是“天之驕子”的梁和自己的同伴們當起了搬運工。

        為了能盡量不住旅館,少花幾個床鋪錢,他們出差總是專趕晚上的火車,有時甚至為了省下幾個車票錢,甘愿整夜給列車員掃地打工。

        他們從200公里外的長沙請來專家;他們深夜2點從30多公里外的縣城請來化驗員……在茅塘鄉,當地的村民說:“他們那時很苦,但我們常常聽見他們在夜里唱歌?!?/p>

        曾在這個小企業干過的村民說,當時他們都不愿干了。每天兩塊五的工資,每月才上十幾天班,廠長們都出去搞推銷了,回來才開工。可家里人說,人家幾個大學生都回來搞,你們就跟著他們干吧。

        經過不知多少次的實驗,“漣源茅塘焊接材料廠”第一個產品——105銅基焊料終于生產出來了。梁穩根將產品寄給了遼寧的一個工廠,可是不久,梁得到的是因焊料質量不過關而退貨的打擊。為確保來之不易的創業成果,梁獨自趕往母校請恩師翟登科教授幫忙。梁至今都記得那年自己站在湘江大橋上時的情景。梁面臨著一生中最痛苦、最艱難的抉擇。已記不得折騰多少次了,為什么產品還是過不了關呢?前面到底還有沒有路?從親戚朋友那借來的五六萬塊錢已所剩無幾,若不成功的話,這天文數字般的錢又如何歸還(當時月工資水平不過七八十元)?

        翟登科教授來了。小四輪拖拉機上綁個滕椅,這就是當時他們能夠想到的對教授最尊敬的迎接方式。在最原始的冶煉車間里,翟教授與這些兩腳泥濘的年輕人開始了工作。在翟的幫助下,105焊料研制出現了巨大轉機,各項指標抽樣檢查都達到了國家質量要求,并填補了省內的一項空白。

        為了讓產品走向市場,梁背著一個黃書包,走南闖北,不知疲憊。梁在北京時,一次下雨將衣服淋濕了。北方的寒風刺骨,讓人無法忍受,梁發現車站內有一個熱茶桶,趕緊跑上去抱緊不放,以暖和身子??啾M甘來,梁終于拿到了三一事業史上的第一份產品銷售合同。第一筆貨款盡管很少,只有九千元,但意味著社會對三一的肯定和認同。收到匯款單后,袁金華立即奔向十里外的郵局取錢。他們興奮地把裝錢的黃書包拋向天空,看張張鈔票悠然飄落,這些吃過無數苦頭的年輕人一個個熱淚盈眶。

        梁的企業開始一點一點地發生變化。

        1987年,他們自己設計了新廠房,幾個不懂建筑的年輕人親自施工,800多平方米的生產基地,砌的墻垮了好幾次。梁還請漣源文化館館長設計了三一標志,簽發了三一發展史上的第一份文件,成立了廠辦和經營科。當地一些黨政領導也伸出了支持的雙手。隨著產品研發的突破,1988年,工廠已經有了上百萬產值。1989年10月,他們又獲得了上千萬的訂貨合同,并得到了中國銀行的第一筆貸款。這個偏遠的小山村頓時變得熱鬧了起來,梁不時給大家描繪出美好的未來:將來我們要有1億元的產值。

        1991年3月,梁帶領他的團隊走出了閉塞的茅塘鄉,來到了已經撤縣建市的漣源市,梁的腳步邁得鏗鏘有力。

        面對當時巨大的基礎建設投入,梁敏銳地捕捉到重工制造領域巨大的市場潛力,并毅然決定挺進這個向來只有國企敢做的行業。三一的第一個重工項目人造金剛石產品線在幾個月以后投入運行,迅速打開了市場。

        1993年,梁將他們的企業更名為“湖南三一集團有限公司”。
       
        1994年11月,三一進軍長沙,成立三一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全國第一家進入重工制造領域的民營企業。

        2000年11月,三一改制成立控股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三一光電子有限公司(現更名為三一通訊技術有限公司)、三一新材料有限公司。

        2001年12月26日,三一重工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正式掛牌,三一成為民營企業的領跑者。

        2002年下半年,三一客車投產。

        2003年2月,三一汽車公司成立。

        2003年7月,三一重工上市。

        2003年10月,胡錦濤總書記視察三一。

        自此,三一步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代!

        “創建一流企業,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貢獻?!?/p>

        “社會是開放的,那么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企業,也必須是開放的,企業的開放源于思想的開放,但思想決不能虛大的,盲目必定是衰退的前兆。企業思想的開放,必須要求企業家有夢想,有目標,有遠見卓識?!绷赫f。

        有一次,梁在對員工的演講中講過一個故事:國外有位富豪死前把財富捐給了社會,留下100萬美金存放于保險柜中。他提出一個問題——貧窮的人最缺少的是什么?并許諾答對者將獲得這100萬美金。結果,一名年僅13歲的小孩得到了這筆巨款。他的答案只有兩個字:夢想!梁對此極為推崇,在他眼里,有夢想的人,才是胸懷遠大抱負的人?!叭弧毙艞l的第一條就是“人類因夢想而偉大”。

        “人類因夢想而偉大,人生因夢想而富有意義。我的夢想是種植一塊中華民族工業的試驗田,鑄造中國的世界名牌”。梁的目光所及都是世界一流的企業,他所要做的就是不斷縮小與這些企業的差距,并最終超越他們!

        早在1989年三一成立之初,梁就將企業定位為社會型企業?!捌髽I決不是某個人,某個家庭的企業,任何人、任何一個家庭都不能輕易帶走它,它是社會共的財富,我們只有同心協力,搞好它?!绷赫f。

        因此,梁在當時房地產、股票、保健品等投資熱的誘惑下,毅然將發展的目標鎖定在重工機械產品的生產上,并在短短的幾年之后,一躍成為中國重工機械制造行業的支柱企業。如今,梁所執掌的三一已經成為高科技為支柱的國際型產業集團。而主導產品有工程機械、超硬材料、焊接材料、客車、網絡通信設備等,年產值逾人民幣30億元。其核心企業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上市,成為湖南民企第一股、中國工程機械民企第一股,為中國最大的工程建設機械制造企業之一,在全國各地設有20個分公司和55個辦事處,并在美國、德國、日本建有工程師辦公室。三一先后開發出各類拖式混凝土輸送泵、泵車、壓路機、推土機、平地機、挖掘機、攤鋪機、塔式起重機等產品,擁有近100項國家技術專利,產銷量在同行業位居前列。其中,拖泵和泵車的市場占有率為國內第一。產品遠銷香港、東南亞、南亞、北非等國家和地區。三一重工先后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國際認證、ISO14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在一個游戲規則并不規范的時代里,三一重工扛起振興民族重工業的大旗,走出了條依靠高科技發展重業企業的路子。”梁的話語充滿了民族的使命。

        2000年,三一重工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企業排名中列第六位。
       
        2002年11月,三一重工泵送水達世界第一高度406米。
       
        ……

        梁和他的三一重工創造著榮譽,又不沉醉于榮譽。

        2003年三一重工僅繳納個人所得稅就達500多萬元,其中僅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就達21萬元,居全省私營企業之首。

        梁說:“當一個企業家擁有100萬元的時候,這也許是他的私人財產,當一個企業家擁有1000千萬的時候,這也許是集體的財產,當一個企業家擁有上億資產的時候,這只能是國家的財產了。”

        梁的話令人回味良久。

        梁喜歡咀嚼自己和三一背后的每一道腳印,雖然他的視野中是更為遠大的前景。

        三一從最初創業的8個人到現在擁有6000余人的員工隊伍,梁承認企業在壯大過程中要面對的挑戰:許多時候對人的了解比對機械的了解要重要得多。梁引用古人的名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M管在三一的發展過程中,常有不同的觀點、意見,但出發點是相同的,目標是相同的,因而能夠在通過溝通后達成共同的認識,這就是“和而不同”。

        2003年7月10日,梁在三一的一次座談會上發言:這兩天,我們到了茅塘,到了韶山,重溫了三一企業的艱辛歷程,也瞻仰了革命領袖的豐功偉績,一切令我獲益匪淺,感慨良多。他在講話中用心良苦地告誡“三一人”:大家要牢記,危機不在懸崖峭壁,而在鮮花盛開的樂土上。如果我們的經營理念、創業精神、管理思路衰退,我們就會陷入新的危機。

        梁說這句話時并非危言聳聽。他告訴記者,創業之初,我們有“三苦”,一是沒有錢——生活苦;二是工廠環境差——工作苦;三是民企缺少政策扶持——經營苦。這些,我們都挺過來了。三一的現在,資本充盈,環境改善,但我們又面臨新的危機和挑戰。對于企業而言,上市可能是一個分水嶺,也就是危機極大的時候?,F在,三一在全國已有較高知名度,對手也在不遺余力地挖我們的人才,模仿我們的產品和經營模式。同時,同行的增加使產品的毛利率下降,經營將會日趨艱難。另外團隊精神能否繼續保持。在今后的再創業過程中,如果我們不能和衷共濟,保護良好心態,認同共同目標,團隊合作將產生新的危機。四是經營目標變化帶來的危機。過去,我們為獲得利潤而求發展;上市后,企業經營領域擴大,目標更不是單純的獲得利潤,如不努力抓住機遇,更進一步夯實經營基礎,遠大的目標將無以支撐。

        2003年10月3日,胡錦濤總書記看了“三一”的輝煌成就后,握著梁穩根的手說:“你們已經取得了輝煌的過去,希望你們團結一心,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梁說,他對未來始終有著自信心。

        品質融于文化之中

        在三一,隨處可見的是這樣的一句廣告詞:品質改變世界。但是在梁的眼里,品質的含義并不只是產品質量的概念,而是三一人卓爾不群,追求成功,勇往直前的個性和品德。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認識,所以梁可以花30萬元一門課的代價培訓三一的頂級員工,可以將上百萬元不合格的產品當眾銷毀,可以將急需掌握的業務培訓放在一邊,而讓員工先拿起《三一文化》、《三一禮儀》、《健康教育》、《性格改變命運》等教材。“這是源于所有企業家都明白的一個道理:一流企業做文化;二流企業做標準,三流企業做產品。”梁說。

        “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夕陽的產品。”這是梁穩根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加入世貿組織對于重工行業的中國民營企業而言,首先意味著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變化,所面對的競爭對手和市場環境都相當陌生。因此,如何看清這樣的形勢變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應是企業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三一作為第一家進入重工機械行業的中國民營企業,雖然從一開始就放眼全球,但必須腳踏實地,練好內功,而這內功的一大部分是對企業至死不渝的活力,而這活力來自文化,并且將文化和產品融為一體。首先,我們立足于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1994年,洋品牌占據著市場90%以上的江山,但到了1998年,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直線下降至10%以內。這其中,三一集團算是立了頭功。1997年至2000年,三一的混凝土輸送泵全國份額一直名列第一,市場占有率已達到48%,泵車也占據國內市場35%—40%的份額。目前,三一重工的規模已經位列國內同行前列,而盈利能力則穩居第一,今年納稅排名全國民營企業第二。

        在梁看來,中國進入國際化競爭環境后,中國民營企業固有的文化因素——“氣短”的影響,所以裹足不前。他們應該在正視差距的同時也看到自己的獨特優勢。其實,與國際同行相比,中國民營企業擁有較大的“比較優勢”,如本土文化優勢和服務體系等。而且,中國民營企業可以大規模生產既是勞動密集型又是技術密集型的“復合產品”——這些產品發達國家勞動力貴,不愿做,而許多發展中國家技術水平低,又做不了。這種優勢使得中國民營企業完全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后發制人。梁穩根深有感觸地說,我們只知道對方強大,不知如何在國際競爭環境中與已完成全球化的外國企業競爭,更沒有想到利用其優勢來擴充自己。中國民營企業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比較優勢”,戰而勝之。三一與外資企業相比,雙方產品性能接近,但我們有服務上的優勢,外企往往跟不上。與國有企業相比,三一產品質量領先,而且有服務優勢。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文化理念,所以三一集團才在“夾縫”中開辟出了一條坦途。

        與國外的重工企業相比,我國的重工企業的差距仍然在于科技含量不高以及企業規模效應較差上面。出路還是在于對癥下藥,立足本國,謀求科技創新,走強強聯合的路子。這時,從湘中的稻田里走出來的梁穩根已經有足夠的實力“指點江山”。

        談及當年的創業夢想,梁的目光中充滿期待。他說,早在洪源機械廠工作的時候,我們就認為中國的出路在于改革,而改革的關鍵在于改革企業。當我們舍棄許多人羨慕不已的職位、待遇、職稱等一切時,有人說我們在冒險。我們的回答是:國家不改革就沒有前途,而國家沒有了希望,我們個人還有什么希望可言?正是因為將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興旺聯系在一起,我們才敢于將一輩子的生存和名譽押在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上。就這樣,我們致力于培植一塊改革的“試驗田”,創建出一流的企業,為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提供一種信息。

        三一在創造物質財富,獲得創業成功的同時,也應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這種貢獻就在于為改革開放探索新路,為民族企業做出示范。

        今天三一取得的成績,與我們“產業報國”的理想和遠大的人生目標相比,微不足道。如果我們滿足于此,那我們只不過是一個略有成就沾沾自喜的渺小的人。驕傲、浮躁是目標不明確的體現。只有將個人目標與國家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實現自我價值。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Copyright © 2013-2021 www.azcosp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企航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Powered by 新型砂漿網 X3.4  ICP備案號: 京ICP備14016591號-2
      聯系客服 關注微信 下載APP 返回頂部
      日本电影娼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