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砂石是我國基礎建設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是工程建設中應用最大量、最廣泛的材料--混凝土的重要原材 料,其剛性需求很大。天然砂石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在我國部分地區出現枯竭現象,各地政府都出臺了相應的限制開采政策。倒逼之下,許多企業開始進行礦山開 采,發展制砂生產線生產機制砂,并逐漸形成產業規模,逐漸形成工業化的規模生產能力。在此情況下,擁有礦山資源的水泥企業也看到了該行業的前景,近年來向 砂石行業延伸產業鏈的企業日益增加。砂石行業目前狀況如何?水泥企業發展砂石產業將面臨哪些挑戰?對此,中國水泥網記者采訪了中國砂石協會副會長、秘書長 韓繼先。 隨著天然資源的枯竭,為了補充砂石市場的剛性需求,機制砂石成為砂石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韓繼先認為,企業從事機制砂生產就要規范管理。河砂相比機 制砂污染較少,主要是亂挖亂采問題。但機制砂肯定就出現相應的問題,如礦山的建設水平、噪音污染、粉塵污染、廢水廢氣等等。"對于礦山的開采,如果不進行 從嚴控制,會比河砂開采的危害更大,到處地亂挖亂采,會導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 目前,有些地方政府規定的砂石骨料礦山開采年限較短,有些地方甚至只有一年。對此,韓繼先表示,建設合格的砂石骨料生產系統,需要做礦山設計、料場規劃,配套許多大型設備以及環保等設施,資金投入大。如果不給企業一個合理的開采年限,那么企業投入大量的資金后,還沒有產生效益,但開采期限已到,會損害企業的利益,影響企業對砂石開采的積極性。協會目前也在呼吁國家出臺相關的政策,合理規定開采年限等。 國家越來越重視砂石行業,各相關部門也在積極努力,引導行業健康發展,促進行業結構調整,保護資源和環境,提高建筑物質量和壽命。國土資源部委托砂 石協會制定《建設用砂石礦山開采準入條件》。此前國家發文,取締關閉非法違法、不符合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安全保障能力低下的小礦山,制定了《建設用砂石 礦山開采準入條件》后,新建礦山將按照準入條件要求進行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生產。 工信部也發布了《關于促進機制砂行業發展指導意見》及《機制砂石生產技術標準》。4月26日,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在北京組織召開了由中國砂石協會承 擔的"機制砂石行業發展指導意見研究報告"驗收會。會議一致認為,應充分認識機制砂石行業的重要作用,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積極發展適合區域需求的機制砂 石產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技術創新,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產品質量,加強安全生產和社 會責任,提升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基礎建設提供堅實材料保障。 韓繼先坦言,較前幾年相比,行業面臨的一些主要問題在逐步改善,行業正在形成規范管理的準入制度、綜合管理條列和系統的標準體系。雖然由于各種原因,行業小、亂現象依然存在,但一些大企業的崛起為行業帶來了希望,行業也將向著健康、環保、科學的方向發展前進。 水泥企業發展砂石骨料,對延伸產業鏈,推進水泥、混凝土攪拌站、砂石骨料三大行業有機結合起來聯動發展,形成統一的產業,進而對提高混凝土質量及節 約原材料,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都有重要意義,尤其對面臨礦山資源即將枯竭的水泥企業轉型更具有戰略意義。但是"隔行如隔山",水泥企業要對開采和破碎等 技術給予足夠重視。韓繼先說:"水泥行業和骨料行業雖然都有礦山,都有破碎的設備,但是對破碎的要求不同,水泥行業對破碎的要求不嚴,而骨料行業對破碎后 的產品有嚴格的要求。水泥企業要進入骨料行業,一定要重視產品質量,重視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