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dress id="dlbnf"><nobr id="dlbnf"><progress id="dlbnf"></progress></nobr></address>
    <noframes id="dlbnf"><form id="dlbnf"><th id="dlbnf"></th></form>

    <address id="dlbnf"><nobr id="dlbnf"><progress id="dlbnf"></progress></nobr></address>

    <noframes id="dlbnf"><form id="dlbnf"><th id="dlbnf"></th></form><address id="dlbnf"></address>
    <address id="dlbnf"></address><address id="dlbnf"></address>

      新型砂漿網

      搜索
      新型砂漿網 新聞資訊 企業專訪 查看內容

      汪集暘:以技術創新推進地熱資源利用

      2019-5-17 10:48| 發布者:admin| 查看:282| 評論:0|來自:[db:出處]

      摘要:地熱能是一種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據估算,儲存于地球內部的熱量約為全球煤炭儲量的1.7億倍,每年從地球內部經地表散失的熱量相當于1000億桶石油的熱當量。目前,我國地熱開發利用量約為5億立方米 ...

      地熱能是一種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據估算,儲存于地球內部的熱量約為全球煤炭儲量的1.7億倍,每年從地球內部經地表散失的熱量相當于1000億桶石油的熱當量。目前,我國地熱開發利用量約為5億立方米,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但地熱能在整個能源結構中所占比例還很小、不足0.5%。如果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將具有很大的經濟效益。

      近日,中科院院士汪集暘在談到目前我國地熱資源利用的現狀時認為:“應該建立國家級研發平臺來提高創新能力,并加強技術研究開發、實施示范工程,制訂優惠扶持政策,以推動地熱發電產業化?!?/p>

      現狀與優勢

      汪集暘說:“地熱能是一種清潔、環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在全球二氧化碳減排中可起很大作用?!痹谛履茉春涂稍偕茉创蠹易逯校責崾且环N具有現實意義并具有競爭力的新能源,其能源利用系數最高,高達73%。

      “高溫地熱發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120克/千瓦時。與傳統的鍋爐供暖相比,利用熱泵供暖其二氧化碳排量至少可減少50%,而如果熱泵所需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則二氧化碳減排量可達100%?!?/p>

      “目前全球地熱直接利用已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5億噸/年?!蓖艏瘯f,“在世界范圍內,用地熱供暖及生活熱水來替代化石能源具有巨大的潛力。用地熱代替燃煤鍋爐供暖將大大減少污染,改善空氣質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p>

      困難與問題

      對地熱能開發,汪集暘進行了長期的調研和研究,他認為當前我國地熱能開發利用中存在幾個主要問題需要解決。

      一是地熱利用技術發展嚴重失衡。20年來,地熱發電停滯不前,發展規模和水平已遠遠落后于地熱直接利用。以往過多關注高溫地熱發電,但由于地處偏遠、遠離負荷中心,開發利用難度較大,使得地熱發電水平遠遠落后于世界先進國家。地熱直接利用雖然發展較好,但也存在資源利用率較低的問題,沒有形成資源梯級開發綜合利用的模式。

      二是全國地熱資源勘查評價程度低。他說,目前全國地熱資源雖然經幾輪評價,但基數仍然不清,特別是大型含油氣沉積盆地中的地熱資源量尚未得到進一步評價??辈樵u價滯后于開發利用,直接影響到地熱產業的發展。

      三是地熱利用關鍵技術尚待突破。我國地熱利用技術尤其是地熱發電技術沒有形成積累,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較大。我國目前相關技術研究開發尚處于空白,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也尚未開展。

      四是地熱產業缺乏扶持政策。我國因長期忽視地熱能在可再生能源中的作用,對其競爭力認識不足,導致地熱產業在政策上支持力度偏弱,社會各界對地熱的認知度不高??傮w上看,地熱供暖及地源熱泵產業雖然已得到國家政策扶持,但力度還不夠。而地熱發電產業急需國家支持,《可再生能源法》雖然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但并沒有明確的地熱發電項目的優惠扶持政策。

      五是人力資源缺乏、研究力量薄弱。上世紀70至90年代,我國呈現地熱開發熱潮,培養了一批地熱能研究開發骨干。但近30年人才資源缺乏,研究力量薄弱。整個科研隊伍規模遠遠落后于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研究隊伍。

      對策與建議

      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汪集暘院士提出了他的對策與建議:要建立國家級研發平臺,提高創新能力。他認為,應該成立“國家地熱能源研發中心”,整合全國優勢力量,加強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突破關鍵技術,強化對國家戰略任務、重點工程技術的支撐和保障,提高地熱能科技自主創新力和核心競爭力。

      要加大支持力度,摸清資源家底。汪集暘建議啟動資源調查項目,科學規劃,重點部署,開展宜于發電的地熱資源的調查研究;進行全國地熱資源評價和區劃,確定我國具有經濟開發價值的重點地域,特別是針對油氣田區。

      技術的研發尤為重要。他提議,應加強技術研究開發,實施示范工程。針對我國技術積累少、與國際差距較大的現狀,應重點解決地熱能開發過程中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應以國家財政扶持和企業投入結合的方式,實施中低溫地熱發電示范工程。

      汪集暘認為,國家應制訂優惠扶持政策,推動地熱發電產業化。在《可再生能源法》框架下,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法規政策和優惠扶持政策,參照太陽能、風力、生物質能發電國家補貼的方式,對地熱能發電實行激勵機制,以保證我國地熱發電的可持續發展。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Copyright © 2013-2021 www.azcosp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企航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Powered by 新型砂漿網 X3.4  ICP備案號: 京ICP備14016591號-2
      聯系客服 關注微信 下載APP 返回頂部
      日本电影娼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