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錄 前言………………………………………………………………………………..…2 1. 總則……………………………………………………………………………....3 2. 適用范圍…………………………………………………………………………4 3. 術語………………………………………………………………………………5 4.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基本規定……………………………………..7 5.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性能指標體系……………………………………8 6.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設計技術要點……………………………………12 7.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施工技術要點…………………………………....28 8.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的工程驗收………………………………………35 9.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的使用與管理…………..………………………..37 10.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的產業化………………………………………..38 11.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的市場管理機制……………………………………..39 12.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技術體系的宣傳或培訓……………………………..40 附錄 試驗方法……………………………………………………………...………41 附表 本導則參考的主要標準規范………………………………………………...56 前 言 節約能源已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國策,建筑節能在節約能源的系統工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政府十分重視建筑節能工作。對建筑物進行墻體保溫是建筑節能的有效途徑之一。經過多年的技術發展及工程實踐,已有若干種保溫材料及其體系可以成功應用于外墻外保溫工程,其中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就是一種綜合性能良好的新型外墻保溫體系。經研究測試及工程應用證明,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保溫隔熱性能良好,這對于在我國實現更高建筑節能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在我國建筑節能領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為進一步推廣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引導、促進和規范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的健康發展,使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做到技術先進、工藝可靠、保證質量、經濟合理、節能效果明顯,特制定《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導則》。 1. 總 則 1.0.1聚氨酯硬泡具有優良的保溫隔熱效果,作為一種新型墻體保溫材料,其在外墻外保溫系統中的應用將推動建筑節能工程的發展,有利于實現新的建筑節能目標。 1.0.2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的發展應堅持走技術創新、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使用壽命長、環境污染少的道路,實現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的統一。 1.0.3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推廣應用應注重地域適用性。為此,考慮到我國不同地區具有不同自然條件、氣候特點、經濟狀況和建筑類別等,本導則制定出若干種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及其設計、施工等方面的技術要點,使聚氨酯硬泡用于外墻外保溫施工時可以做到因地制宜、經濟節約、模式多樣。 1.0.4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推廣應用應與現行的相關標準規范協調。 2. 適用范圍 本導則適用于指導新建、擴建或改建的民用建筑中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的設計、施工、檢測及工程驗收等,也可用于指導以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對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 3.術語 3.0.1 A組分料 A組分料是指由組合多元醇(組合聚醚或聚酯)及發泡劑等添加劑組成的組合料,俗稱白料。A組分料是形成聚氨酯硬泡的主要原料之一。 3.0.2 B組分料 B組分料是指主要成分為異氰酸酯的原材料,俗稱黑料。B組分料也是形成聚氨酯硬泡的主要原料之一。 3.0.3 聚氨酯硬泡 以A組分料和B組分料混合反應形成的具有防水和保溫隔熱等功能的硬質泡沫材料,也稱為聚氨酯硬質泡沫。 3.0.4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 由聚氨酯硬泡保溫層、抹面層、飾面層或固定材料等構成,安裝在外墻外表面的非承重保溫構造的總稱。 3.0.5噴涂法施工聚氨酯硬泡 采用專用的噴涂設備,使A組分料和B組分料按一定比例從噴槍口噴出后瞬間均勻混合,之后迅速發泡,在外墻基層上形成無接縫的聚氨酯硬泡體。聚氨酯硬泡的該種施工方法稱為噴涂法。 3.0.6澆注法施工聚氨酯硬泡 采用專用的澆注設備,將由A組分料和B組分料按一定比例從澆注槍口噴出后形成的混合料注入已安裝于外墻的模板空腔中,之后混合料以一定速度發泡,在模板空腔中形成飽滿連續的聚氨酯硬泡體。聚氨酯硬泡的該種施工方法稱為澆注法。 3.0.7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 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是指在工廠的專業生產線上生產的、以聚氨酯硬泡為芯材、兩面覆以某種非裝飾面層的復合板材。面層一般是為了增加保溫復合板與基層墻面的粘結強度,防紫外線和減少運輸中的破損。 3.0.8聚氨酯硬泡保溫裝飾復合板 聚氨酯硬泡保溫裝飾復合板是指在工廠的專業生產線上生產的、以聚氨酯硬泡為芯材、兩面或單面覆以某種裝飾面層的復合板材。 3.0.9粘貼法施工聚氨酯硬泡 采用專門的粘結材料將聚氨酯硬泡保溫(或保溫裝飾)復合板粘貼于外墻基層表面形成保溫(或保溫裝飾)層。聚氨酯硬泡的該種施工方法稱為粘貼法。 3.0.10龍骨 以適當的方式、足夠的強度固定于建筑外墻的承重部位,用于掛附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或裝飾板材的骨架,稱為龍骨。 3.0.11掛件 將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或裝飾板材以足夠的強度固定于龍骨上的機械固定件,稱為掛件。 3.0.12干掛法施工聚氨酯硬泡 采用專門的掛件將聚氨酯硬泡保溫(或保溫裝飾)復合板固定于外墻基層表面形成保溫層。聚氨酯硬泡的該種施工方法稱為干掛法。 3.0.13免拆模板 聚氨酯硬泡澆注施工后,模板不拆除,作為外保溫系統的組成部分。這樣的模板稱為免拆模板。 3.0.14 膠粘劑 用于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之間或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與基層墻體之間粘結的材料,稱為膠粘劑。 3.0.15 抹面膠漿 用于形成保溫層之上抹面層的材料,稱為抹面膠漿。 3.0.16壓折比 抗壓強度與抗折強度之比,稱為壓折比。 4.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基本規定 4.0.1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應能適應基層墻體的正常變形而不產生裂縫、空鼓。 4.0.2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應能長期承受自重而不產生有害變形。 4.0.3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應能承受風荷載的作用而不產生破壞。 4.0.4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應能承受室外氣候的長期反復作用而不產生破壞。 4.0.5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應采取有效的防火構造措施。 4.0.6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的保溫、隔熱等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要求。 4.0.7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的各種組成材料、配套材料應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學穩定性和足夠耐久性,各種材料及配套材料之間應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4.0.8 聚氨酯硬泡應為阻燃環保型材料;發泡劑必須選用非CFC物質,可選用的非CFC物質例如HCFC、HFC、烷烴、水或它們的混合體系等。 5.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性能指標體系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性能指標體系包括聚氨酯硬泡本身的材料性能指標、膠粘劑等配套材料的性能指標、外保溫系統的整體性能指標等。 5.1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材料性能指標 5.1.1 聚氨酯硬泡主要原材料性能指標 (1) B組分料 應為聚合MDI,性能應滿足如下指標: NCO含量,% 30~32 粘度(25℃),mPa·S 170~700 (2) A組分料 A組分料中應無CFC,外觀透明,均勻不分層。 5.1.2 聚氨酯硬泡材料性能指標 表5.1.2-1聚氨酯硬泡材料性能指標 序號 項 目 指 標 要 求 測試方法 噴涂法 澆注法 粘貼法或干掛法 1 密度,kg/m3 ≥35 ≥38 ≥40 本導則附錄A1、B1、C1 2 導熱系數(23±2℃),W/(m•K) ≤0.024 本導則附錄A2、B2、C2 3 拉伸粘結強度,KPa ≥150(1) ≥150(2) ≥150(3) 本導則附錄A3、B3、C3 4 拉伸強度, KPa ≥200(4) ≥200(5) ≥200 本導則附錄A4、B4、C4 5 斷裂延伸率,% ≥7 ≥5 ≥5 6 吸水率,% ≤4 本導則附錄A5、B5、C5 7 尺寸穩定性(48h),% 80℃≤2.0-30℃≤1.0 本導則附錄A6、B6、C6 8 阻燃性能 熱釋放速率峰值,kW/m2 ≤250 本導則附錄A7.1、B7.1、C7.1 平均燃燒時間,s ≤30 本導則附錄A7.2、B7.2、C7.2 平均燃燒高度,mm ≤250 煙密度等級(SDR) ≤75 本導則附錄A7.3、B7.3、C7.3 注:(1)是指與水泥基材料之間的拉伸粘結強度。(2)是指與水泥基材料之間的拉伸粘結強度。(3)是指聚氨酯硬泡材料與其表面的面層材料之間的拉伸粘結強度。(4)拉伸方向為平行于噴涂基層表面(即拉伸受力面為垂直于噴涂基層表面)。(5)拉伸方向為垂直于澆注模腔厚度方向(即拉伸受力面為平行于澆注模腔厚度方向)。 表5.1.2-2 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允許尺寸偏差 項 目 允許偏差(mm) 厚度 厚度≥50mm時:0~+2.0;厚度<50mm時:0~+1.5 長度 長度≥1.2m時:±2.0;長度<1.2m時:±1.5 寬度 寬度≥600mm時:±2.0;寬度<600mm時:±1.5 對角線差 長度≥1.2m時:±3.0;長度<1.2m時:±2.0 板邊平直 ±2.0 板面平整度(1) 1.0 注:(1)只針對于板材長度≤1.5m。 5.1.3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配套材料的性能指標 (1) 抹面膠漿性能指標 表5.1.3-1抹面膠漿性能指標 序號 項 目 指 標要 求 測試方法 序號 項 目 指 標要 求 測試方法 1 可操作時間,h 1.5~4.0 JG 149,JG/T 3049 3 抗折強度,MPa ≥7.5 GB/T 17671 2 拉伸粘結強度(與聚氨酯硬泡),KPa 原強度 ≥150,且破壞界面在聚氨酯硬泡上 耐水性 ≥100,且破壞界面在聚氨酯硬泡上 4 壓折比 ≤3.0 JG 149, GB/T 17671 耐凍融性能 ≥100,且破壞界面在聚氨酯硬泡上 (2) 耐堿網布性能指標 表5.1.3-2 耐堿網布性能指標 序號 項 目 指 標要 求 測試方法 序號 項 目 指 標要 求 測試方法 1 單位面積質量,g/m2 ≥130 GB/T 9914.3 3 耐堿斷裂強力保留率(經、緯向),% ≥50 JG 149 2 耐堿斷裂強力(經、緯向),N/50mm ≥750 GB/T 7689.5,JG 149 4 斷裂應變(經、緯向),% ≤5.0 GB/T 7689.5,JG 149 (3)掛件材料性能指標 此處的掛件包括干掛裝飾板材和干掛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的掛件。 掛件材料性能指標要求,參考《金屬與石材幕墻工程技術規范》JGJ133中的相關規定。 (4) 免拆模澆注法施工專用模板性能指標 免拆模澆注法施工宜采用水泥基模板。具體指標見表5.1.3-4。 表5.1.3-4 免拆模澆注法施工專用模板性能指標 序號 項 目 指 標要 求 測試方法 序號 項 目 指 標要 求 測試方法 1 厚 度(1),mm ≥8 GB/T 7019 5 濕脹率,% <0.20 GB/T 7019 2 表觀密度,kg/m3 <1.6×103 GB/T 7019 6 干縮率,% <0.1 GB/T 7019 3 抗折強度,MPa ≥12 GB/T 7019 7 拉伸粘結強度(與澆注聚氨酯硬泡),KPa ≥150 本導則附錄A3、B3、C3 4 抗凍融性能(25次) 無起層和龜裂現象 GB/T 7019 8 防火性能 a)熱釋放速率峰值≤150kW/m2b)FV-0級c)煙密度等級(SDR)≤75 a)GB/T 16172b)GB/T 2408c)GB/T 8627 注:(1)如果能夠滿足其他性能指標要求,則厚度可以降低。 (5)粘貼法施工膠粘劑性能指標 表5.1.3-5 粘貼法施工膠粘劑性能指標 序號 項 目 指 標要 求 測試方法 序號 項 目 指 標要 求 測試方法 1 可操作時間,h 1.5~4.0 JG 149,JG/T 3049 3 拉伸粘結強度(與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材)(1),KPa 原強度 ≥150,且破壞界面在聚氨酯硬泡上 JG 149,JG/T 3049 2 拉伸粘結強度(與水泥砂漿),KPa 原強度 ≥600 耐水性 ≥100,且破壞界面在聚氨酯硬泡上 耐凍融性能 ≥100,且破壞界面在聚氨酯硬泡上 耐水性 ≥400 注:(1)采用生產廠家提供的在工程中實際使用的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材(即如果實際使用時板材粘結面帶有面層,則測試時不得去掉面層材料)。 5.1.4 本章所規定的檢驗項目為型式檢驗項目。 5.2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整體性能要求 5.2.1對于飾面層以干掛形式施工的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例如干掛石材的噴涂法施工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飾面層干掛的可拆模澆注法施工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等),由于飾面層與聚氨酯硬泡保溫層相對彼此獨立,故系統的抗沖擊性能試驗僅針對飾面層進行,抗凍融性能、吸水量、水蒸氣滲透阻、燃燒性能等試驗分別針對聚氨酯硬泡保溫層和飾面層單獨進行;由于該系統一般不做抹面層,故對該系統不進行抹面層不透水性試驗;抗風荷載性能、系統熱阻及系統耐候性等試驗均針對整個外保溫系統進行。 5.2.2 對于飾面層粘結于保溫層表面的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例如飾面層為涂料或粘貼面磚等),系統的抗風荷載性能、抗沖擊性能、吸水量、抗凍融性能、系統熱阻、抹面層不透水性、水蒸氣滲透阻及系統耐候性等試驗均參考《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144-2004附錄A規定的相應方法進行;燃燒性能試驗參考《建筑材料熱釋放速率試驗方法》GB/T 16172規定的方法進行。 5.2.3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整體性能要求見表5.2.3。 表5.2.3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整體性能要求 序號 項 目 指 標 要 求 測試方法 序號 項 目 指 標 要 求 測試方法 1 抗風荷載性能 系統抗風壓值Rd不小于風荷載設計值。對于飾面層粘結于保溫層的外保溫系統,系統的安全系數K應不小于1.5;對于飾面層干掛的外保溫系統,系統的安全系數K應不小于2。 JGJ 144-2004附錄A.3 5 熱阻 系統的熱阻應符合設計要求 GB/T 13475 2 抗沖擊性 普通型 3J級,適用于建筑物二層及以上墻面等不易受碰撞部位。 JGJ 144-2004附錄A.5 6 抹面層不透水性 2h不透水 JGJ 144-2004附錄A.10 7 水蒸氣滲透阻 水蒸氣濕流密度≥0.85g/m2·h JGJ 144-2004附錄A.11,GB/T 17146 加強型 10J級,適用于建筑物首層墻面以及門窗口等易受碰撞部位。 3 吸水量 水中浸泡1h,系統的吸水量小于1.0kg/m2 JGJ 144-2004附錄A.6 8 燃燒性能 熱釋放速率峰值≤10kW/m2,總放熱量≤5MJ/ m2 GB/T 16172 4 抗凍融性能 對于飾面層粘結于保溫層的外保溫系統,30次凍融循環后,保護層無空鼓、脫落,無滲水裂縫;保護層與保溫層的拉伸粘結強度不小于0.1 MPa,破壞部位應位于保溫層。對于飾面層干掛的外保溫系統,30次凍融循環后,系統各部分外觀無明顯變化。 JGJ 144-2004附錄A.4 9 系統耐候性 對于飾面層粘結于保溫層表面的外保溫系統,經過耐候性試驗后,系統不得出現飾面層起泡或剝落、保護層空鼓或脫落等破壞,不得產生滲水裂縫;具有抹面層的系統,抹面層與保溫層的拉伸粘結強度不得小于0.1 MPa,且破壞部位應位于保溫層。對于飾面層干掛的外保溫系統,經過耐候性試驗后,系統外觀不得出現明顯變化。 JGJ 144-2004附錄A.2 注:水中浸泡24h,若只帶有抹面層和帶有全部保護層的系統的吸水量均小于0.5kg/m2時,可不檢驗耐凍融性能。 6.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設計技術要點 6.1基本要求 6.1.1對于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的設計,應考慮建筑物所處地域特點及氣候區特點,按照具體工程項目的建筑節能技術要求、建筑結構特點、工程使用年限等,并經過技術經濟比較后,給出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的結構構成、保溫層厚度等指標,并給出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施工方式。 一般地,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構成如圖6.1.1所示。 圖6.1.1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示意圖 1、基層墻體 2、防潮隔汽層(必要時)+膠粘劑(必要時) 3、聚氨酯硬泡保溫層 4、界面劑(必要時)5、玻纖網布(必要時) 6、抹面膠漿(必要時) 7、飾面層 6.1.2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復合墻體的熱工性能應按《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的規定進行熱工設計計算或驗算,其保溫隔熱防潮性能應符合《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134、《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75等現行的建筑節能工程系列設計標準的有關規定;應用于公共建筑的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還應符合《公共建筑節能標準》GB 50189有關規定。 6.1.3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應符合設計要求和合同約定;保溫隔熱材料變更時,必須具有設計變更備案文件。 6.1.4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的基層墻體構造要求包括:結構類型、技術要求、質量規定、表面處理等。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基層墻體的主體結構應是砌體、混凝土、各種填充墻體等結構體系。砌體的砂漿飽滿度應符合相關的技術質量要求,砌體的灰縫應飽滿,與墻面平齊。填充砌體與混凝土框架墻、梁、柱的連接處,鋪裝鍍鋅鋼絲網抹面砂漿的抗裂構造應符合設計要求。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構造荷載列入主體結構荷載計算之內。 6.1.5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的基層墻體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和《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的要求。 6.1.6聚氨酯硬泡保溫材料及其他配套材料應符合建筑構造設計的規定,并應符合國家現行的相關產品技術標準。 6.1.7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必須具有良好保溫隔熱性及安全性。 6.1.8在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中不提倡采用貼面磚的系統;如果采用貼面磚做外飾面,則必須采取足夠的安全措施,并經過可靠的試驗驗證,達到國家現行有關標準要求。 6.2 噴涂法施工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的設計技術要點 6.2.1噴涂法施工時,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和《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要求的基層墻體可不用抹面砂漿找平,聚氨酯硬泡保溫層可直接噴涂于混凝土墻面和砌體墻面上。 6.2.2 噴涂法施工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可分為三種系統:飾面層為涂料系統、飾面層為面磚系統、飾面層為干掛石材或鋁塑板等。示意圖分別見圖6.2.2-1~圖6.2.2-3。 圖6.2.2-1 飾面層為涂料系統示意圖 圖6.2.2-2飾面層為面磚系統示意圖 圖6.2.2-3飾面層為干掛石材或鋁塑板等示意圖 6.2.3墻體拐角(陰、陽角)處及不同材料的基層墻體交接處應連續噴涂聚氨酯硬泡(如圖6.2.3)。 圖6.2.3 6.2.4噴涂法施工時,在墻體變形縫處聚氨酯硬泡保溫層應設置分隔縫,縫隙內應以聚氨酯或其他高彈性密封材料封口(如圖6.2.4)。 圖6.2.4 6.2.5 聚氨酯硬泡保溫層沿墻體層高宜每層留設水平分隔縫;縱向以不大于兩個開間并不大于10m宜設豎向分隔縫(如圖6.2.5)。 圖6.2.5 6.2.6 噴涂法施工時,應保證窗口部位聚氨酯硬泡與窗框的有效連接,窗上口及窗臺下側均應作滴水線(如圖6.2.6)。 圖6.2.6 6.2.7 噴涂法施工,如果飾面層為涂料,則涂刷涂料的抹面膠漿層應以耐堿玻纖網布加強,且室外自然地面+2.0m范圍以內的墻面,應鋪貼雙層網格布,兩層網格布之間抹面膠漿必須飽滿,門窗洞口等陽角處應做護角加強。 6.2.8飾面層為面磚的聚氨酯硬泡保溫系統,應采取足夠的技術措施保證其安全性,例如應取消柔性膩子層,并以熱鍍鋅焊接四角鋼絲網代替玻纖網格布,鋼絲網應與埋在墻面上的膨脹螺栓可靠連接(如圖6.2.8-1所示)。網格布(或鋼絲網)宜置于抹面膠漿中間層部位。熱鍍鋅四角焊接鋼絲網絲徑一般為0.8~1.2 mm,網孔邊長一般為20mm×20 mm左右,實際采用的絲徑和網孔邊長可根據工程具體要求進行調整。 如果為輕質混凝土砌塊墻體,則應在墻中預埋扁鋼固定件來替代膨脹螺栓,以增加系統的安全性(參見圖6.2.8-2)。 飾面層為面磚時,室外自然地面+2.0m范圍以內的墻面陽角鋼絲網應雙向繞角互相搭接,搭接寬度不得小于200mm。 注:10層以下的保溫系統取圖中較大值,10層以上的保溫系統取圖中較小值。 圖6.2.8-1 圖6.2.8-2 6.3 澆注法施工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的設計技術要點 6.3.1澆注法施工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分為可拆模和免拆模兩種??刹鹉O到y的構造層次一般包括:墻體基層界面劑(必要時)、聚氨酯硬泡保溫層、保溫層界面劑和飾面層等;免拆模系統的構造層次一般包括:墻體基層界面劑(必要時)、聚氨酯硬泡保溫層、專用模板和飾面層等。 圖6.3.1-1飾面層為涂料的澆注法可拆模系統示意圖 圖6.3.1-2飾面層為面磚的澆注法可拆模系統示意圖 圖6.3.1-3飾面層為涂料的澆注法免拆模系統示意圖 圖6.3.1-4 飾面層為面磚的澆注法免拆模系統示意圖 6.3.2澆注法施工聚氨酯硬泡的基層墻體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和《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的要求;符合驗收標準的基層墻體可不用抹面砂漿找平,聚氨酯硬泡保溫層可直接澆注在混凝土墻面和砌體墻面上。 6.3.3澆注法施工時,在墻體變形縫處聚氨酯硬泡保溫層應設置分隔縫,縫隙內應以聚氨酯或其他高彈性密封材料封口。 6.3.4 聚氨酯硬泡保溫層沿墻體層高宜每層留設水平分隔縫;縱向以不大于兩個開間并不大于10m宜設豎向分隔縫。 6.3.5澆注法施工時,應保證窗口部位聚氨酯硬泡與窗框的有效連接,窗上口及窗臺下側均應作槽式滴水線。 6.3.6 澆注法施工的聚氨酯硬泡保溫層表面一般無需再進行找平層施工,但應做好飾面層施工的界面處理(這一點對于可拆模澆注施工的聚氨酯硬泡保溫層尤其重要),例如刮涂界面劑等,以保證后續飾面層施工的可靠性;之后,按照不同飾面層相應的技術工藝進行飾面層施工。 澆注法可拆模施工,如果飾面層采用真石漆,則在完成保溫層澆注后,可直接在保溫層界面進行刮涂真石漆底涂、中涂、面涂等工序,完成真石漆飾面層施工;如果是免拆模施工,則先對模板接縫和模板固定件部位進行適當處理,以使整個模板系統表面平整,之后進行刮涂真石漆底涂、中涂、面涂等工序,完成真石漆飾面層施工。 6.3.7澆注法可拆模施工,如果飾面層為涂料,則涂刷涂料的抹面膠漿層應以耐堿玻纖網布加強,且室外自然地面+2.0m范圍以內的墻面,應鋪貼雙層網格布加強,兩層網格布之間抹面膠漿必須飽滿,門窗洞口等陽角處也應做護角加強。 6.4粘貼法施工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的設計技術要點 6.4.1 粘貼法施工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主要由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抹面層、飾面層構成,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由膠粘劑(必要時增設錨栓)固定在基層墻面上(粘結面積應大于40%,且復合板周邊宜進行粘結),抹面層中滿鋪耐堿網布。 6.4.2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長度不宜大于1200mm,寬度不宜大于700mm。 6.4.3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宜采用帶抹面層或飾面層的系統;建筑物高度在30m以上時,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宜使用錨栓輔助固定。 6.4.4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外墻外保溫工程的密封和防水構造設計,重要部位應有詳圖,確保水不會滲入保溫層及基層,水平或傾斜的挑出部位以及墻體延伸至地面以下的部位應做防水處理。 6.4.5 應做好粘貼法施工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在檐口、勒腳處的包邊處理;裝飾縫、門窗四角和陰陽角等處應做好局部加強網施工;變形縫處應做好防水和保溫構造處理。 6.4.6 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外墻外保溫薄抹面系統設計應遵守下列規定: (1)建筑物首層或2m以下墻體,應在先鋪一層加強耐堿玻纖網格布的基礎上,再滿鋪一層標準耐堿玻纖網格布;加強耐堿玻纖網格布在墻體轉角及陰陽角處的接縫應搭接,其搭接寬度不得小于200 mm;在其他部位的接縫宜采用對接。 (2)建筑物二層或2m以上墻體,應采用標準耐堿玻纖網格布滿鋪,耐堿玻纖網格布接縫應搭接,其搭接寬度不宜小于100mm;在門窗洞口、管道穿墻洞口、勒腳、陽臺、變形縫、女兒墻等保溫系統的收頭部位,耐堿玻纖網格布應翻包,包邊寬度不應小于100mm。 6.4.7門窗洞口部位的外保溫構造應符合以下規定(參見圖6.4.7): (1)門窗外側洞口四周墻體,聚氨酯硬泡厚度不應小于20mm; (2)門窗洞口四角處的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應采用整塊板切割成型,不得拼接; (3)板與板接縫距洞口四角距離不得小于200mm; (4)洞口四邊板材宜采用錨栓輔助固定; (5)鋪設耐堿玻纖網格布時,應在四角處45°斜向加貼一定尺寸的標準耐堿玻纖網格布。 (a) (b) (c) 圖6.4.7 門窗洞口保溫構造示意圖 6.4.8 勒腳部位的外保溫構造應符合以下規定(參見圖6.4.8): (1)勒腳部位的外保溫與室外地面散水間應預留不小于20mm縫隙; (2)縫隙內宜填充泡沫塑料,外口應設置背襯材,并用建筑密封膏封堵; (3)采用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外保溫時,勒腳處端部應采用標準網布、加強網布做好包邊處理,包邊寬度不得小于100mm。 圖6.4.8-1 有地下室勒腳部位外保溫構造示意圖 圖6.4.8-2 無地下室勒腳部位外保溫構造示意圖 6.4.9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外墻外保溫工程在檐口、女兒墻部位應采用保溫層全包覆做法,以防止產生熱橋。當有檐溝時,應保證檐溝混凝土頂面有不小于20mm厚度的聚氨酯硬泡保溫層(參見圖6.4.9)。 圖6.4.9 檐口、女兒墻保溫構造示意圖 6.4.10 變形縫的保溫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參見圖6.4.10): (1)變形縫處應填充泡沫塑料,填塞深度應大于縫寬的3倍; (2)金屬蓋縫板宜采用鋁板或不銹鋼板; (3)采用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外保溫時,變形縫處應做包邊處理,包邊寬度不得小于100mm。 圖6.4.10 變形縫保溫構造示意圖 6.4.11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的飾面層為面磚時,應采用鍍鋅鋼絲網代替耐堿玻纖網格布,并應根據承重需要,通過計算合理設置錨固件的數量及分布,將面磚重量有效地傳給主體結構,避免使聚氨酯硬泡保溫層承受面磚重量。 6.5 干掛法施工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的設計技術要點 干掛法施工是指將聚氨酯硬泡保溫裝飾復合板干掛在外墻基層形成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該方法屬于干作業施工。該系統可分為無龍骨、有龍骨兩大類。飾面層有氟碳涂料面、仿石面等多種形式和色彩。 6.5.1 干掛法施工無龍骨體系采用脹管螺絲將聚氨酯硬泡保溫裝飾復合板直接錨固于墻體(見圖6.5.1),脹管螺絲直徑、中距視板材尺寸及風荷載確定。該體系不宜用于框架填充輕骨料混凝土砌塊墻體。 6.5.1干掛法施工無龍骨體系示意圖 6.5.2干掛法施工有龍骨體系采用專用自攻鋼釘將聚氨酯硬泡保溫裝飾復合板固定于龍骨(參見圖6.5.2);鋼龍骨應采用熱鍍鋅型鋼;連接件也應采用熱鍍鋅鋼件或不銹鋼件。與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飾面層接觸處的金屬材料應采取防腐處理(如穿過聚氨酯硬泡保溫復合板裝飾體系安裝于基層上的設備或管道以及連接件等)。 龍骨尺寸、中距及錨固方法應根據風荷載的大小、基層墻體的構成及聚氨酯硬泡保溫裝飾復合板的尺寸確定。有龍骨體系可用于框架填充輕骨料混凝土砌塊墻體,此時主龍骨應錨固于框架梁、柱,此時應經過抗震、抗負風壓計算(類似于幕墻龍骨計算)來確定龍骨斷面尺寸大小、中距及錨固點距離和錨固做法。 圖6.5.2 干掛法施工有龍骨體系示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