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砂漿網只有把“人民財產安全高于一切”放在心上,主動排查采取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否則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難辭其咎。 繼5月20日貴陽市云巖區宏福景苑小區垮塌、6月9日遵義市匯川區高橋鎮一居民樓垮塌之后,昨天凌晨,貴州又發生一起居民樓局部垮塌事故。截至目前,發生局部垮塌的遵義市紅花崗區一居民樓現場,已有2人死亡,另有6人失聯。 雖然近期貴州省各地連遭暴雨,但連續發生3起居民樓垮塌事故,而且,最近兩起事故是短短5天之內在遵義市發生,這接二連三的同類事故有偶然的天氣因素存在,但一些蛛絲馬跡也能印證相關部門不作為所導致的必然。 5·20貴陽云巖區宏福景苑小區居民樓垮塌事故,官方認定的事故原因是連日暴雨、山體滑坡,然而小區居民卻向工作人員反映,2008年以來,他們曾向房地產開發公司反映過房屋主體開裂的情況,但投訴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為何7年前居民就投訴了房屋安全隱患問題,直到樓房垮塌都沒有得到重視,這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 6·9遵義市居民樓垮塌,雖然居民預警及時,68名居民安然無恙,但調查結果是“連日降雨,地基不均勻沉降,所用材質和砂漿均未達到應有標號,墻體強度不夠,且涉嫌違法建設的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顯然“人禍”更甚,之前的建設、驗收、監管等環節存在明顯漏洞。 實際上,這些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舊居民樓大多采用磚瓦結構,再加上當地違建比較普遍,本來就存有安全隱患。規劃、設計、建設、房管等部門有無及時排查違建和老舊房屋的安全隱患;若暴雨來襲,有無地質災害預警等,這些都將拷問相關部門的行政能力與責任感。 地方政府在每次安全事故處理總結中,幾乎都要寫上“舉一反三”“認真排查”的錚錚之詞,但為何接二連三的警鐘仍然沒有敲醒相關部門?不是每一棟隱患房屋都能在暴雨中幸免于垮塌,也不是每一次事故都可以用“中國好鄰居”式的救人場景來掩蓋真相。事關人命不能僥幸,政府部門應當從一次次事故中清醒反思,只有把“人民財產安全高于一切”放在心上,主動排查采取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否則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難辭其咎。 |